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近代化探索专题复习列表最新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最新文档,欢迎下载)中国近代化探索—历史事件简表特点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经历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器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三个阶段。其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过程。近代化进程第一阶段(学习西方技术)第二阶段(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第三阶段(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发生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甲午战争后面临瓜分。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思想影响,袁世凯尊孔复古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救亡图存(想用改革来维护清政府统治)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时间19世纪60—90年代1898.6---1898.91911年1915年--1918年阶层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科学性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而进行一场自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经过(措施)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培养人才;筹建新式陆海军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①1898.6.11,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②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②1912.1.1中华民国成立。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内容:三提倡三反对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终于结束,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戊戌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禁,维新人士遭到逮捕杀害,新政诏令的废除。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建立起北洋政府的统治。失败原因洋务派只是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制度根基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②不能充分依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③封建势力(顽固派)强大。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②资产阶级不能充分依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影响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我们启示①无论洋务派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半封建社会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中国人民具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③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成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是魏源和严复;魏源严复生活时期鸦片战争时期戊戌变法时期代表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思想主张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批判闭关锁国政策,抨击封建顽固势力认为要救国,只有效仿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救亡图存;概括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如器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代表作编写《海国图志》一书,(内容)介绍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翻译的外国著作,以第一部翻译《天演论》(内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进步观点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国侵略。影响严复的思想在洋务运动中实践;魏源的思想在戊戌变法中实践;★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思想家魏源,《海国图志》严复,《天演论》无无实践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1898年6月到9月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领导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派别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如器物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美国的民主共和国)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导人中央:奕䜣地方: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先进的中国人”康有为“为变法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戊戌六君子”指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孙中山陈独秀提出“民主”和“科学”李大钊“第一个举社会主义大旗”鲁迅《狂人日记》胡适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内容前期:自强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