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立足生活关注体验——浅谈农村品社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品德与社会》成为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新型综合课程,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立足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而在农村小学,却因各种原因,新课程理念得不到更好的领会,品德教育得不到有效重视。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农村《品德与社会》教学,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丰富情感体验准确定位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并发展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其最终价值取向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要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研究教材,全面地把握好教学目标,准确定位目标:情感目标应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知识、能力目标要在情感目标的统领下来完成。如五年级下册历史题材《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一课,我这样定位情感目标:通过呈现“南京大屠杀”等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激起学生对同胞的同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为整体实现课程目标,我开展了观看历史事件影像、交流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谈感受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历史成为活的历史,让历史知识变得丰满、生动,这样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既学习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达成了一定的道德情感。又如六年级下册《地球,生命的摇篮》一课,属于人文地理题材,这一活动主题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知道地球如同生命的摇篮,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通过对地球上的生命种类、数量,生存状况等问题的思考,将情感目标定位为: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懂得关爱地球,感激地球。在这一情感目标的统领下,我引导学生探究地球如何孕育生命、养育生命,在探究、体验活动中,丰富学生情感,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我们知道儿童品质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情,也只有源于他们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帮助他们深入地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其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引导他们从平日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在教学《地球,生命的摇篮》一课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我设计了活动:遥望地球和近赏地球(感受地球外在美)、探究地球孕育生命的慷慨无私(体会内在美),以此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体会到地球是一个值得爱与敬的母亲,不由自主地用行动去赞美地球,表达爱与感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如果不关注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只强调自己所要的目标,那这样的道德教育将失去它真正的效果。因此,在农村《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只有教师真正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正确理解好教材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将情感目标贯穿始终,才能有效地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二、关注生活经验创设体验活动《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它的价值在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因此,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他们独特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创设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内心体验,从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品德与社会》课程培养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发展的儿童,他们是参与道德情感的体验者,教师要依据课程的这些特点和学生生活需要,结合活动目标,采取讲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去设计好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我的家乡变了样》一课时,我立足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先询问、了解自己的家里有哪些变化,指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观察、发现,通过探究自己的小家发生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放开眼界去观察自己家乡的变化,指导学生亲自到街道,饭店、超市、学校、图书馆等场所去看一看、找一找。通过找变化,谈感想,找原因、出点子等形式多样的探究、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发现、用心感受家乡的变化,以此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新课程理念下,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低姿态,倾听他们的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情感体验,给学生创造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