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电磁学期中考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科大电磁学期中考试.doc

中科大电磁学期中考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期中复习一、填空1.经典氢原子模型中,电子与质子相距0.529×10?10m,则电子与质子间的库仑力=8.24×10?8N。2.半径为a的薄圆板均匀带电,中心区域表面附近电场大小为E,则离平板中心r(r>>a)处的电场大小=a2E/(2r2)。3.点电荷q位于边长为a的立方体中心,q在立方体一个面上的电通量=q/(6ε0)。则4.一球壳由彼此绝缘的两个金属半球壳组成,一半接地,另一半电势为U,则球心处的电势为U/2。5.四个标称值均为20pF,10V的电容器,其中两个并联后再与另外两个串联,则总电容=8pF,可以耐受的最高电压值=25V。6.三个点电荷排列在x轴上,q1=q2=?q3,q1位于x=0,q2位于x=1,则当q3位于x=1/2、2/3、(9+33)/12或(3?57)/12时,该点电荷系的总相互作用能为零。7.点电荷q与接地无穷大导体平板相距a,则q受力=q2/(16πε0a2),体系互能=?q2/(16πε0a)。8.四面体的全部棱边所构成的电路中,节点数=4,独立回路数=3。9.一根长2m,横截面10cm2的铜棒,两端电压为50mV。已知铜的电导率是5.8×107S/m,则铜棒电阻=3.45×10?5?,0.1秒内产生的焦耳热=7.25J。10.如图所示,Uab=10V,则I=10/27A,Rab=108/55?。二、判断1.(×)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均为零时,面内必没有宏观电荷。2.(×)等势面间距大的地方电场线较密。3.(×)两导体均带正电,则二者不可能相互吸引。4.(√)铁电体中电位移与电场强度一般不成正比。5.(√)电源的路端电压可以大于其电动势。6.(√)如果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不与其距离平方成反比,则高斯定理不再成立。7.(×)一导体空腔中有一正点电荷,则该电荷越靠近内腔表面,导体的电势越高。8.(√)无限大金属平板外有一点电荷,则该体系电场分布与金属板是否接地无关。9.(×)由于像电荷与感应电荷产生完全等效的静电场,所以像电荷量等于总感应电荷量。10.(√)导体通以稳恒电流,则宏观电荷只能分布于导体表面和不均匀处。三、简答1.画出均匀带电细圆环电场线的大致分布图。答:如图,设带正电。则当A离B2.带正电导体A附近有一不接地的中性导体B,越近,A的电势是否越低?为什么?答:是的。由于静电感应,B靠近A的一端表面带负电,远离A的一端带正电。两导体靠近时静电引力做正功,总静电能减少。而总静电能=?(QAUA+QBUB)=?QAUA(QB=0!),所以A的电势下降。3.电介质表面附近退极化场的方向是否一定垂直于该处表面?说明原因。答:不一定。当极化面电荷均匀分布时,退极化场垂直于表面;否则一般不垂直,如均匀极化介质球内的电场处处与电极化强度平行,显然一般与表面不垂直。4.定性阐述电介质取向极化的微观机制以及与温度的关系。当电场很强时,由于所有分子电偶极矩都几乎沿电场方向,导致取向极化程度不再线性增强,即出现饱和效应。你认为温度的上升将减弱还是加强该饱和效应?答:E=0时,有极分子虽然有电偶极矩,但由于热运动的无规性,不出现宏观极化。E≠0时,偶极分子有顺着外场方向排列的趋势,导致宏观的取向极化。温度升高,热运动对定向排列的干扰加大,因而极化会减弱。在外场很强时,这种干扰会减弱饱和效应。四、计算1.如图所示,A、B和C是三个半径分别为a、b和c的同心薄导体球壳,和C壳都接地,壳由密切接触的两个半球AB壳组成,带电荷Q。试问:当a、b和c满足什么关系时,B壳的两个半球才不会因排斥而分离?解:设球壳A电量q,则q?11?Q?11????+???=0,4πε0?ac?4πε0?bc?qσedS,B其余部分对dS的排斥力4πε0b2A对B上面元dS的吸引力dF1=?dF2=1QσedS,为了B不分离,dF1>dF2,所以?q>Q/2。将其代入第一式化24πε0b2211≥+。bac2.一半径为a的介质球均匀带电Q,相对介电常数为εa,紧紧包围它的是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a和b的电中性球壳,相对介电常数为εb,计算介质球区域中的总静电能、极化能和整个体系的总静电能。解:设介质球、球壳和外部真空区域分别是区域I、II和III。简得区域I中电场ρ=3Q/4πa3,EI=aa4πr3ρ/3rQ=,24πε0εar4πε0εaa31Q2r4Q2静电能WI=4π∫ε0εaEI2r2dr=∫dr=,28πε0εaa640πε0εaa00(ε?1)Q211′=4π∫EIPr2dr=4π∫ε0(εa?1)EI2r2dr=(εa?1)WI′=a极化能WI。2240πε0εaa00aa区域II中EII=1Q2Q2?11?2,II=4π∫ε0ε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