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糖尿病DM医学知识宣讲医学发现史糖尿病Incidence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高糖尿病分层标化患病率糖尿病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其次是中国,第三是美国(6%)。发病率最高的是南太平洋岛国瑙鲁,50岁以上的人群几乎2个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1996年1型糖尿病发病率(1/10万)血糖增高者大量存在(%)中国糖尿病伴发疾病患病率1999年WHO分为4个类型:一1型糖尿病该型病情重、发病急、有酮症倾向;年龄主要是幼年及青少年,较瘦小。患者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胰岛大约有100—200万个,胰岛都包含至少4种细胞:B细胞分泌胰岛素。二2型糖尿病2、环境因素3.体力活动减少4.应激状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承受的应激机会增多,易使人情绪紧张、波动,造成心理压力。发病机制的两个基本环节病理改变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三多一少二、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肾病(DN)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1期:微血管瘤,出血。2期:微血管瘤,出血并有硬性渗出。3期:出现棉絮壮软性渗出。4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5期:机化物增生。6期: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失明。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常表现为末梢神经炎,造成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灼热、刺痛等。(四)感染实验室检查蛋白尿3.葡萄糖耐量试验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3~6%正常<6.2%控制良好,6.2~8.0%一般,>8%控制不良.5.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胰岛素释放试验口服100克葡萄糖,于0分.30分.60分.120分.和180分钟采血测胰岛素.口服葡萄糖刺激后应增加5~20倍,高峰在30~60分钟,C-肽水平升高5~6倍。糖尿病人早期是高峰延迟(2h,)、幅度低;>5年者,C-肽很低或测不出.诊断和鉴别诊断1999年WHO标准:IFG糖尿病教育食盐限量在6克/天以内,尤其是高血压病人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叶酸的补充以防止新生儿缺陷钙的摄入量应保证1000~1500mg/天以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口服降糖药主要有5类:磺脲类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餐时血糖调节剂。磺脲类为胰岛素促分泌剂,作用于B细胞膜的磺脲类受体,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常见的毒性反应(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四)胰岛素增敏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五、胰岛素治疗基础和进餐时的胰岛素分泌模式腹壁注射吸收最快,其次分别为上臂、大腿和臀部。胰岛素不能冰冻保存,最好保存在2~8C冰箱中。(三)胰岛素剂型改进1.口服胰岛素:近几年正在研制能被机体吸收和利用的口服剂型。2.吸入性胰岛素:可通过粉末吸入或雾化吸入,目前尚未成熟。3.局部喷药:如鼻部或口腔粘膜喷药。(三)胰岛素注射装置改进1胰岛素“笔”型注射器,使用方便,不必抽吸和混合胰岛素。2电子胰岛素注射器:如诺和英。3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模拟胰岛素的持续基础分泌(每小时1U)和进餐时的脉冲式释放。(四)剂量调节开始使用胰岛素通常用短效胰岛素。剂量:早8U,中6U,晚6U,三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根据尿糖及血糖进行调整。短效和长效混合使用:RI和PZI的比例为2:1,也可是其它比列。目前使用的多是预混人胰岛素,如诺和灵30R或优必林70/30。即70%中效胰岛素,30%为速效胰岛素。早晨空腹高血糖:1.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2.“黎明现象”,即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一段时间出现高血糖,为升血糖激素生理性对抗所致。3.Somogyi现象,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五)胰岛素副作用2型糖尿病的治疗程序(续)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酮症酸中毒(一)诱因(三)实验室检查(1)尿糖、尿酮体强阳性(2)血糖、血酮体增高、血糖多在16.7mmol/L以上,CO2CP降低,血钾正常或偏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常偏高。(四)治疗2.小剂量胰岛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