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从劳动争议案件角度谈社会矛盾化解论文提要:劳动是社会中重要的社会活动,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成为社会一个敏感而慎重的话题。劳动关系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在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中,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化解劳动纠纷,兼顾社会和谐与劳动者权益保障却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冲突,给法院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本文拟从法院劳动争议案件特点角度出发,谈谈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指出实践中二者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在和谐社会视角下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预防与化解对接的机制。一、引言建设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劳动关系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普遍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劳动者和家庭的幸福安康,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自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增多,劳动争议案件类型也日趋细化,劳动争议案件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尤其一部分群体性劳动争议更是劳动争议中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形式,不仅牵涉面广,而且破坏性大。从该层面上说,劳动争议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极容易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劳资矛盾逐渐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社会,也成了司法实践中处理劳动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的一个核心问题。一、近年来我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特点(以公安法院为样本:略)(一)劳动者维权程序复杂,维权时间长。一件普通的劳动争议案件,从发生纠纷之日起,总是要经历重重繁琐的程序,从单位内、外部调解,到仲裁,直至起诉,总要花费劳动者大量的时间。特别是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不属于劳动争议,不属其管辖范畴,发出不予受理通知书。但当事人以民事案件向人民法院起诉后,法院经审查又认为是劳动争议,告知当事人先申请仲裁。如此反复,不论是否已仲裁的案件,至法院起诉时,双方矛盾均已至白热化的阶段,矛盾尖锐突出,稍处理不当,会引发上诉乃至上访,给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二)争议内容多样化,群体性起诉案件增多。最近二年来,诉讼至我院的劳动争议案件,大多呈现争议内容多样化的趋势,从过去以往的单纯工伤保险等纠纷逐渐转变为以解除劳动关系、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等为主的纠纷,且诉讼至法院的案件有许多均为群体性单独起诉案件,矛盾集中,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三)案件审理周期长,审理难度大。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多为当地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内发生的纠纷,所反映的问题多为一些普通存在的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典型性,一纸判决可能引发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在处理这类敏感案件时,法院是慎之又慎。基于以上因素,导致此类案件审理周期长,审理难度大。以上因素的存在,使得劳动争议案件相对于其它案件而言,更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时,既要考虑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要考虑社会和谐,兼顾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可在司法实践中,劳动者权益保障却常常遭遇一定的冲击,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二、和谐社会视角下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困境(重点)(一)审判权独立行使与当地服务经济大局理念的冲突。(以本地企业现状为出发点)“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一直是法院工作的目标,公平和正义一直是司法审判的追求和生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但许多劳动争议案件往往涉及当地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当地经济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涉及到政府行为、企业改制及当地投资环境等问题,当地地方党委和政府极其关注,人民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到政府的压力,在维护司法公正与维护地方经济建设大局之间徘徊,在为大局服务与为人民司法之间抉择,人民法院总是难以找到二者最佳结合点,劳动者权益保障有时只是成为了一种流于形式的借口。有的当事人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或者精神的负累,或者体力的疲乏,他们在长时间的诉讼之中,往往选择了自愿放弃,虽然矛盾暂时从表面上来说不存在了,然而作为劳动者一方,其自身的合法权益仍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保障。如我院受理的众劳动者诉湖北金安纺织集团保险待遇纠纷数案,起诉时劳动者诉称用人单位未为其购买保险等各方面待遇,但在庭审中,该类案件却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湖北金安纺织集团系公安县重点企业,职工起诉所反映的问题在该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旦判决,在企业内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给企业管理必然带来一定的冲击。为此,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也缘于各方面的压力,在此数案的调解过程中,法官是一调再调,虽终修成正果,但劳动者在其中作出的让步是自愿还是被迫,可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