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及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雨巷****珺琦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及教学设计.docx

2022《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及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及教学设计一、说教材教材分析:?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个局部。第一自然段是第一局部,表达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局部。我告诉护士,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母亲只有80多斤的身体,却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局部,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教学重难点: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教学准备:VCD歌碟,演示文稿教学时间:两课时二、说教法、学法。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根底上屡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再如为了理解母亲的一句朴素话语,我通过画面、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接下来拓展的小诗,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让学生走进新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根底上,通过语言实践mdash;mdash;倾诉,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1、巧抓兴趣点,教师循循善诱新课开始前,教师将课下收集到的有关诗句,播放音乐让学生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接着,以阅读的方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高,容易接受,积极的投入学习当中。2、巧抓互动点,教师穿针引线。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朗读的牵引。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难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我们不仅采用了个别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而且还屡次采用了师生接读、合作朗读。这样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激情,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三、说教学程序。教学设计: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着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二、导入教学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教师读。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那么,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三、指导朗读,感悟深化1、轻轻翻开课本,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出感情。〔学生评价〕2、出示课件1指导对话.3、自由练读,分角色读.4、过渡,母亲最重的时候80多斤,现在生病了,还那么重吗?〔生齐答〕母亲这么轻,作为儿子,我心里是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四、评词析句1、出示课件2读出感觉,竟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2、作者没有想到母亲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