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用水定额编制讲座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2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讲座学习教案.pptx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讲座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省工作组(二)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作物(zuòwù)种类、灌溉工程形式、水源类型、灌区规模、附加用水要求、农艺配套措施、管理水平、灌溉习惯等。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的影响采用分区方法解决;同时按作物(zuòwù)种类编制灌溉用水定额--基本用水定额。灌溉工程形式、水源类型、灌区规模、附加用水的影响以调节系数的形式考虑。农艺配套措施、管理水平、灌溉习惯等控制在符合节水要求的水平上。(三)选择(xuǎnzé)2000-2002年三年中接近平水年(或偏枯但正常灌溉)的年份为调查基准年。(五)为确定一个相对统一的衡量尺度,渠灌区以斗口放水量(shuǐliànɡ)考核灌溉用水,井灌区以井口出水量(shuǐliànɡ)考核灌溉用水。井渠结合灌区以斗口放水量(shuǐliànɡ)和相关井口出水量(shuǐliànɡ)之和考核灌溉用水。渠灌区以斗口控制范围作为一个典型单元。井灌区以井控制范围作为一个典型单元井渠结合灌区以一个斗口和与之联合运行的若干眼井的控制范围作为一个典型单元。中小型灌区如在支渠口量测水量(shuǐliànɡ),也可以支渠(设计流量不大于1m3/s)口的引水量(shuǐliànɡ)考核灌溉用水,但应在附表的右上角标注“支渠”二字。(六)本次编制灌溉用水定额所指灌溉工程型式分为:渠道防渗地面灌、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以及常规地面灌(即土渠输水地面灌)五种(wǔzhǒnɡ),不再细分。各种抗旱补水灌溉如面积较大,也应进行相应调查,并在自评价报告中说明调查结果。(一)基本情况调查按附表1-3的要求进行基本情况调查。(二)确定(quèdìng)县内分区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气候条件、水资源特征等进行分区,或采用《节水灌溉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等分区。分区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反映灌溉用水定额的地区差异,如果地区差异不显著,可以不进行分区。(三)确定县内分区主要作物按县内分区(不分区时指县域,下同)的作物灌溉面积大小排序,自大而小选取主要作物,要求主要作物合计灌溉面积占分区灌溉面积(考虑复种指数)的70%~90%,其余(qíyú)可合并列入“其它”。要求的涵盖比例范围:作物种类多,灌溉面积分散时取下限,反之取上限。作物对象:除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外,还应包括果树、牧草。(四)选择典型单元综合考虑并排列主要作物与当地工程形式、水源类型、灌区规模、附加用水要求等实际影响因素的主要组合。例如冬小麦是当地的一种主要作物,冬小麦+渠道防渗+渠灌+中型灌区+无附加用水是一种主要组合。按上述组合选择典型单元。一个典型单元最好代表一种组合,但也可以代表2~3种组合,代表面积大于县内分区灌溉面积10%的组合应有1~2个重复。典型单元的工程设施应基本完好,运行正常,农艺措施配套(pèitào)程度和管理水平应高于分区的平均水平。(五)现状亩均灌溉用水量调查按附表4-6的要求,对典型单元(dānyuán)逐项进行现场调查。附表4用于井灌类型,附表5用于渠灌类型,附表6用于井渠结合类型。用典型单元(dānyuán)的“年累计抽水量”或“年累计引水量”校核调查计算出的作物现状“亩均灌溉用水量”和“附加用水量”,要求基本吻合,否则应重新调查。调查数据应来源于该典型单元(dānyuán)的灌水员或灌溉用水记录。调查人员应事先了解当地的典型灌溉制度,以便及时核对现场调查数据。(六)汇总、分析1、按附表7的要求,分区、分作物汇总现状亩均灌溉用水量调查结果。其中各“灌溉面积”按纵向、横向分别进行“小计”或“合计”,各“亩均用水量“按纵向、横向分别以面积加权平均。2、按附表8的要求,分区、分作物,按灌溉工程类型汇总附表7的内容。调查其他可供比较的灌溉定额(节水灌溉规划采用(cǎiyòng)定额、经济灌溉定额等),进行比较。分别计算分区、分作物,对应各类灌溉工程形式的灌溉需水量(面积为分区内该作物的该灌溉工程形式的合计面积),计算各栏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其中F4、F6可以不计算)。3、按附表9的要求,进行灌溉用水供需平衡分析。首先按本次调查汇总的主要作物亩均灌溉用水量、亩均附加用水量以及相应的灌溉面积,计算各分区的灌溉需水量;同时把分区斗口计量的灌溉需水量折算到水源处,即除以支渠及以上渠道的渠系水利用系数(lìyònɡxìshù)(井灌该系数取1)。“亩均灌溉用水量试算值”和“亩均附加用水量试算值”取自附表8的F2、F3,必要时可参照附表8的A5、A7~F5、F7调整。比较供需水量,如果“供”大于“需”,则可认同调查结果,不应人为增加亩均灌溉用水量;否则应进行调整。“调整”可参考以下顺序进行:①调整定额:参照附表8调查的参考灌溉定额,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核减;②调整用水结构: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