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了农、林、牧、渔各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一、种植业1、影响因素: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2、分布: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内部差异)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淮河以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纤维作物(棉花)等主要类型。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3、我国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一)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大麦等以及豆类和薯类。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较广。按播种季节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我国是世界上主要小麦生产国之一,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第二位。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冬小麦: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产量最多的河南、山东有“小麦粮仓”之称。秦岭-淮河以南也有分布,太湖平原、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小麦区。水稻:喜温、喜湿。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根据对热量条件的不同需求,可分为一季稻、双季稻和三季稻。秦岭淮河以北为单季稻,以南为双季稻。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稻谷最多的国家,也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是一种喜温作物,在我国分布比较广,目前我国玉米的优势产区有东北—内蒙古产区(春播玉米)和黄淮海产区(夏播玉米)。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花生:喜温、耐旱、耐贫瘠作物,是我国单产量最高、总产量最多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华北平原渤海沿岸,(山东、河南、河北为主)油菜:性喜温喜湿。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分布极广,其中长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集中产区。糖料作物甘蔗:喜温、喜湿、需肥多、生长期长。热带、亚热带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24°N以南,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集中区,包括两广、云南、海南、福建、四川。甜菜:喜温凉、耐寒、耐旱、耐碱。我国主产区在40N以北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包括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甘肃、吉林、辽宁、宁夏等,其中东北地区种植最多。纤维作物棉花:喜湿、喜光、生长期长。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南疆盆地(新疆)以及长江流域。4、主要商品性农产品基地商品粮基地:①三江平原、=2\*GB3②松嫩平原=3\*GB3③江汉平原④洞庭湖平原、=5\*GB3⑤鄱阳湖平原=6\*GB3⑥江淮地区、=7\*GB3⑦太湖平原、=8\*GB3⑧珠江三角洲、=9\*GB3⑨成都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商品棉基地:B江汉平原,A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D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E黄淮平原C南疆等5大片。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二、农业的发展1、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占比重低,林业、渔业比重很小(2)、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2、解决对策(1)、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2)、结合国内、国际多方面的需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3)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练习题读下图,回答1—5题1.有关河流R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汛满足春播需要B.含沙量大C.无结冰期D.只有夏汛2.有关该地区森林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采伐以合理砍伐为主B.全国最大的次生林区C.珍贵树种有红松、落叶松D.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本区林业发展重点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C.地势平坦,雨热充足D.交通发达4.导致山脉A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区位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交通5、该地农业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