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案(沪科版九年级)doc--初中物理.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案(沪科版九年级)doc--初中物理.doc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案(沪科版九年级)doc--初中物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在线组卷课件教案下载无需注册和点数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在线组卷课件教案下载无需注册和点数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概念。2.会查比热容表。能根据物质的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物体温度变化和吸放热问题。3.能计算有关物质比热容、温度变化或吸放热等简单问题。4.能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有控制变量的认识。会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拆卸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实验。7.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学法指点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在解这类习题时,常用的方法有比例法、图象法、讨论法等.比例法主要用来解决比值方面的问题,也能够用来求解有关物理量的大小,运用比例法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已知的物理量有那些,具体的比值是多少,所求的物理量跟已知条件存在何种关系,然后应用公式和已知条件求出结果,通过图象来反映某一物理量的特征,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讨问题的方法,分析图象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每段图象的物理意义.讨论法:由于题中包含一些不确定的要素,所以具体答案也不确定.条件不同则答案不同.在运用讨论时应充分考虑不确定要素,不可漏掉,应从多方面考虑.释疑解难1.比热容(l)我们之所以能从众多的物质中把各种不同的物质区分出来,是由于每种物质都有本人的特性.如色彩、气味、密度等.而比热的概念就反映了不同物质的热学性质.对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即使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也不相同;对同一种物质来说,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有关.所以我们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应取相同的质量,并使其变化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简便起见,相同的质量取单位质量,变化相同的温度取变化单位温度,再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便得到了比热的概念.所以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只由物质本身决定.(2)根据公式Q=cmΔt变形.可得到c=Q/mΔt,这里需求留意的是这个公式是利用Q、m和Δt求物质比热.但不能认为物质的比热与Q成正比,与m和Δt成反比.因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只与物质的品种和物质的形状有关,可以用来鉴别物质,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同种物质在同种形状下比热是相同的。比热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量和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无关.但物质的形状变化时比热将随之变化.(3)对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小。··一··一-一-(4)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那么必然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必然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这使我们有益于用水作冷却剂或取暖。作冷却剂时,是让水吸收带走更多的热量;用来取暖时,是让水放出更多的热量提供给人们.另一方面,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必然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本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益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不是降得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2、关于热量的计算(l)热盘的计算公式实际上是根据比热的定义导出的,所以只需真正理解了比热的含义,才能真正理解吸热公式.对于Q吸=cm(t-t0)和Q放=cm(to-t),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即Q=cmΔt。式中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如果物体吸热,Δt就等于末温度减初温度,表示升高的温度;如果物体放热,Δt就等于初前度减末温度,表示降低的温度。Δt总是等于较高的温度减较低的温度.不取负值。如果被减温度是负值(即零下摄氏度),运算时要带负号.例如:一冰块从-4℃降到-lO℃,则降低的温度是Δt=-4℃-(-10℃)=-4℃+10℃=6℃.(2)计算公式只适用于无形状变化时升温(或降温)过程中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解题时,要留意习题文字中的温度"升高""升高到""升高了""降低""降低到""降低了"等不同的说法,要正确辨别.(3)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同时,高温物体将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将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最初两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热平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为Q吸。如高温物体放出的热血为Q放,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Q吸=Q放,利用这个关系可以求出物质的比热容或物体的质量或物体的温度。自我检测1、水的比热是4.2×l03J/(kg·℃),它表明lkg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J的热量.0.5千克水的比热是J/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