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正弦定理(1)定理:==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2)变式:①a=,b=,c=;②sinA=,sinB=,sinC=;③a∶b∶c=.2.余弦定理(1)定理:a2=;b2=;c2=;(2)变式:cosA=;cosB=;cosC=.3.三角形面积公式(2)方位角指从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1.△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b=,B=120°,则a等于()2.(2009·广东卷)已知△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c=+,且∠A=75°,则b=()3.已知锐角△ABC的面积为3,BC=4,CA=3,则角C的大小为()A.75°B.60°C.45°D.30°4.在200m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的塔顶和塔底的俯角分别是30°、60°,则塔高为________m.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思考,主要看其是否是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要特别注意“等腰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区别.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时,主要有如下两条途径:在中,分别表示三个内角的对边,如果,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思维点拨: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转化为边边关系或角角关系.解法二:同解法一可得2a2cosAsinB=2b2sinAcosB,由正、余弦定理,可得三角形一般由三个条件确定,比如已知三边a,b,c,或两边a,b及夹角C,可以将a,b,c或a,b,C作为解三角形的基本要素,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等利用解方程组等手段进行求解,必要时可考虑作辅助线,将所给条件置于同一三角形中.(1)求△ABC的面积;(2)若c=1,求a的值.解:(1)因为已知△ABC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4),B(0,0),C(c,0).(1)若c=5,求sinA的值;(2)若A为钝角,求c的取值范围.解:(1)解法一:∵A(3,4),B(0,0),∴|AB|=5.又∵C(c,0),∴sinB=.当c=5时,|BC|=5,解法二:∵A(3,4),B(0,0),∴|AB|=5.当c=5时,|BC|=5.三角函数作为联系代数与几何问题的纽带和桥梁,往往出现在综合题中——解三角形就是这样一种常见而又典型的问题,在三角形的三角变换中,正、余弦定理是解题的基础.思维点拨:(1)变换tanC=,寻找A,B,C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2)在解决了第(1)问的情况下,则相当于知道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和正弦定理就可以得到一个关于a,c的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即可.解:(1)因为tanC=由正弦定理,得变式3:(2009·山东卷)已知函数f(x)=2sinxcos2+cosxsinφ-sinx(0<φ<π)在x=π处取最小值.(1)求φ的值;(2)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已知a=1,b=,f(A)=,求角C.(2)由(1)知解斜三角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物理诸方面都要用到解斜三角形的知识,解此类问题一般步骤是:(1)阅读理解,画出示意图,分清已知和所求,尤其要理解应用题中有关名词和术语,如坡度、仰角、俯角、象限角、方位角等;(2)分析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一个或几个三角形;(3)解这些三角形,求出答案.(2009·辽宁卷)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AC=0.1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D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1.414,≈2.449).解:在△ACD中,∠DAC=30°,∠ADC=60°-∠DAC=30°,所以CD=AC=0.1.又∠BCD=180°-60°-60°=60°,故CB是△CAD底边AD的中垂线,所以BD=BA.【方法规律】【高考真题】【规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关系式2A+B=,命题者把这个关系用sin(C-A)=1表达出来,然后在条件sinB=下求解sinA(实际上也可给出sinA或cosA的值求解sinB、cosB等),重在考查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确定三角形的条件之一就是知道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大小(实际上就是知道了三个内角的大小)及一个边长,在解题中要善于利用确定三角形的条件分析解决问题,如本题中由第(1)问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知道了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大小,第(2)问中又给出了一个边长,根据正弦定理可以求出另外两边的长,这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