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必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第二课时PP23例2、P24练一练,P25~P26练习四第2、5、6题。●设计说明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数学思考促进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解决问题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统计意识。情感态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23页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统计图?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出示地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所以气候也是变化多样。今天我们来看看两个地方的降水情况!(一)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出示例图1(1)仔细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说说: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你知道青岛市20xx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多吗?哪个月最少呢?(2)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2.出示例图2(1)观察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2)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师指出:像这样的只对某一项目的数量进行统计的折线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单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单式)3.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师相机补充: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板书:易看出变化趋势)(二)复式折线统计图。1.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1)比较:你能快速地比较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像这样把两张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你们觉得方便吗?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2)对,如果要把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中的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把这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这样比较方便。(出示青岛市、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你能给这张统计图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1)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怎样才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呢?对,我们可以在右上角加一个图例。(出示图例)现在知道了吗?这幅统计图完整吗,还差什么?(2)你能找出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不同的地方吗?3.综合处理信息(1)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以及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板书:便于比较)(2)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4.自学例2⑴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⑵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⑶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师:想想,生活中还在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看来它在我们生活中作用还真不小呢!四、自主探索,巩固深化1、完成“练一练”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2、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3、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提问: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师相机补充:完成复式统计图时,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同样,要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相机板书:描点、标数、画线、统计时间)4.出示某地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回答问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