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草》教学设计《草》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草》教学设计篇1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看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恰恰能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要,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美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教学目标:1、了解北大荒的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子。3、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体会“我”思想感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教学流程:一、直接切入、开门见山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可爱的草塘》(板书课题:可爱的草塘,并齐读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字词,这节课你们还想学习哪些知识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提出问题)二、归纳问题,引导初读师:我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总结一下:可爱的草塘到底哪里可爱?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作者来到北大荒前后电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美的、最感兴趣的部分。2、小组读议师:把你们找到的部分读给你的同学听,并且说说为什么?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自主学习1、学生汇报(各抒己见,想读哪段读哪段)(1)生:有的学生找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出示图画)师:导读“这草塘真美啊!”生:齐读(配乐)师:谁有兴趣再读一遍?指名读感悟句子意境:(一名学生读文,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进入情境)放舒缓的轻音乐[由学生的电维不同,所以学生的程度也不同,找出的答案不相同,所以有的同学找的是第7自然段,有的找的是第19自然段----所以我就跟着学生的电维走,作适当的点拔]例:(2)有的学生读第9自然段师:我作适当的引导:[同学们,当你们还沉醉于追狍子,打野鸡这种兴奋之中时,你是否想过,这些动物是多么可爱,在国家三令五申地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今天,你们还忍心屠杀这些可爱的生灵吗?][思想教育](3)有的学生读----2、读中汇报,读中感悟教者板书:景色优美物产丰富3、突破难点师:现在谁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作者前后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作者发生变化的?生:自由回答[学生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由初读到品读,变换角度体会行文韵,学生自主捕捉典型事例体会草塘特点,形散神聚]四、创设情景,运用图画、语言,展开想象放轻音乐师: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中最美的部分表达出来,也可以想象课文外的北大荒的美丽景色。生:(分组学习,可以画画,可以讨论,可以读文)学生汇报五、析情意、开情感,渗透思想教育1、析情意:学完了这一课,大家说一说草塘可爱之处在哪里?2、开情感:读完这一课,你们有什么想法?生: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可爱的家园。六、练习中求发展,小组合作1、把文中的景和感受写成一首小诗《可爱的草塘》2、画一幅《可爱的草塘》全景图。《草》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抓住事物的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2、过程与方法:(1)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2)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难点是描写三味书屋部分,对部分内容的理解以及对难解词语的理解。教学过程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导入:歌曲小小少年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彷徨》杂文集:《二心集》《坟》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二、题目解读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百草园”的乐趣,再写“三味书屋”的乏味。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乏味的对比,有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三味”的含义(“三味”是指“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