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2-2013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docx

2012-2013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2013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第一篇:2012-2013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012-2013第二学期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与进度一、学生现状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二、本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1、快乐的生活;2、爱心小天使;3、劳动最光荣;4、知了叫夏天到。三、教学目的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五、教学中的主要措施: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六、课时划分快乐的生活七课时爱心小天使九课时劳动最光荣八课时知了叫夏天到十课时第二篇: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一、学生现状分析: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8人,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二、教材分析: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因此,《品德与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一)、教材结构及内容:《品德与生活》教材以学习主题构建。分三级主题:一级主题是单元主题,二级主题是活动课题,三级主题是活动课题下的主题活动。本册包括了四个单元《温暖的家》、《美丽的春天》、《快乐的星期天》和《火热的季节》。每个单元分别包含了3——4个活动课题。这在后面的单元分析中我们再细细说明。(二)教材内容特点: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的生活型综合课。本教材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品生课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学生在上学期对学校生活基本熟悉以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急需要予以指导,第一单元《温暖的家》和第三单元《快乐的星期天》不仅为老师提供了教材,同样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材。从季节上讲,春天和夏天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美丽的春天》和《火热的季节》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活动,如郊游、认识树木、作风车、种花认识气象符号、记录天气变化和为暑假做准备等,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春夏两季有了更深的理性认识。2、活动性本册教科书为保证儿童积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亲历生活实践,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主题实践活动和游戏。如第二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春天在哪里”中,教材共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寻找春天”、“走进春天”和“留住春天”。在“走进春天”中,安排了去公园赏花,做游戏,去爬山等活动。这样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亲身实践。在活动和游戏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3、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如《快乐的星期天》中的第二个主题“爸爸带我去做客”;课堂也不仅限于教室,而是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它生活空间,如《美丽的春天》中的第二个主题“我和小树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