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热门【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热门【精品多篇】.docx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热门【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热门【精品多篇】【导语】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热门【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重点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准备】投影仪。【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和8∶50.2∶2.5和4∶50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新课讲授】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行、第2行的内容。教师板书:2.4∶1.6=60∶40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和8∶50.2∶2.5和4∶50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课堂作业】教材“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1、教材练习八第5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答案:(1)不可以组成比例;(2)可以组成比例;(3)可以组成比例;(4)不可以组成比例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比例的知识是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比例的意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解比例的基础,和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本班学生对比例的意义以及比例的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因此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又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这部分人群。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够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计算、交流探索新知。教学重难点: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比例中的内、外项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出判断方法。1/3∶1/4和12∶9;1∶5和0.8∶4;7∶4和5∶3;80∶2和200∶5根据学生的判断说出组成比例的方法。3、通过师生能否组成比例的比赛诱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有什么方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设计意图: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二、探索新知: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①提问:我们每个人都名字,那我们的比例有没有名称呢?②自学课本,全部齐读。(培养阅读文本的能力,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