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4页)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的人格塑造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罗成真【内容摘要】: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人格因素主要包括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积极的兴趣、稳定的动机、崇高的思想、优雅的气质、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关键词】:政治教学人格塑造未来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我们所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不仅应具备各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更应该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魄、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塑造学生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非常重要,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个人因素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开始形成,但很不稳定,极易受周围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负面作用的冲击,存在一定的困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蚀了校园,思想政治教学和德育工作进入不了这些学生的头脑,形成了他们人格缺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1500名超智儿童成长过程进行了系统追踪调查,把其中8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最显著的差别不是智力因素,而是他们之间的人格因素不同。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格因素的教育。其次,从家庭因素来看,近年来家庭功能相对削弱,尤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其宠爱有加,无原则地迁就子女的要求;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非打即骂;有的家长只顾着在外面赚钱,以为从物质上满足了孩子就行了而忽视了和孩子的情感交流。长此以往,形成了他们自私、任性、骄横、暴躁等不良习惯,加上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人格培养,致使有些孩子对家人、对同伴、对集体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从小缺乏行为养成教育,造成是非不清,善恶不明,自以为是,为所欲为,乃至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格错位。再次,从社会因素来看,受多年来沉淀下来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过去人们比较注重对个人欲望的抑制,宣扬个人对社会或权威的服从或顺从,培养得比较多的是从众心理,并不是个性的张扬。所以,在人格上往往表现出懦弱、保守的特征,“不敢为天下先”是许多人的处世哲学。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二十一世纪之时,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格成为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新的世纪要求人们不仅能约束自己,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更要敢于表现自己的价值。不仅要完善个人道德,更需要张扬个性,不断革新、创造,显示人格魅力。由此可见,塑造学生的人格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而思想政治课教学则是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重要阵地。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28条中,对思想政治课任务作了如下的阐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而立足点是健全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就需要政治教师从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努力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人格。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为实现素质教育,在政治课上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强化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努力使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一、教师应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用智慧启迪智慧,还应该用人格去塑造人格,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不仅尽收眼底,而且能对他们的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加里宁所说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上课应该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富于激情、全身心投入,还应该有健康广泛的兴趣,豁达开朗的心境,乐于奉献、创造的精神。试想,如果教师沾染上争权夺利,心胸狭窄,精明算计,喜怒无常等心态,并把功利心、消极情绪带入课堂,又如何能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意识,他们的心理也处于成长期,但由于生活阅历浅、知识不足、社会经验缺乏,他们的思想又具有幼稚性和单向性,思考问题的层面和角度较单一,思想认识往往局限于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这一思想特点,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要热爱、理解、宽容学生,不能只强调学生对老师要讲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