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盐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docx

盐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盐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盐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盐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盐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11、能预测各种物体与水混合后的结果。2、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4、能设计分离与混合物体的方法啊。5、能举例说明有一些变化是可逆的。6、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7、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8、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溶解的含义。9、能用可逆变化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10、恩能够描述汽水生产的基本过程。11、能举出生活生产中人们利用分离与混合技术的实例。(一)导入新课: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一种或几种物体与其他物体混合在一起,例如冲糖水、炒菜等。物体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混合后的物体还能分离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二)学习新课:1、混合。(1)师:将沙、铁粉、食盐、锯末、白糖分别防如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2)学生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项。(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实验结果。(5)师: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并将自己确定的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6)学生进行分类。(7)讨论: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食盐和白糖到哪里去了?(8)教师小结: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9)师: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容易在水中溶解?2、分离。(1)师:怎样把活动1中不溶解于水的物体与水分离呢?想想办法,选择工具自己动手试一试吧!(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巡视指导)(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实验结果。(5)师: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或白糖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吗?课后查找资料设计分离方案。(6)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确定溶解于水的物质怎样分离的方法。(7)学生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实验。(8)汇报观察结果。(9)讨论:夏天人出汗后,为什么会在衣服上留下一些白色的东西?(10)教师小结:像上面实验中的'物体(如沙、锯末、铁粉、盐等)那样,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种变化过程是可逆的。3、汽水。(1)师:气体能否像食盐那样溶解在水中,又从水中分离出来呢?(2)师:打开汽水瓶盖,观察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3)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4)教师小结: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溶解在水中,并能从水中分离出来。(5)教师讲解汽水的生产过程。(6)学生描述汽水的生产过程。(三)巩固练习: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18盐到哪里去了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混合分离可逆作业教学反思盐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2提要: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中心主题是盐到哪里去了,由此引出“溶解”的含义。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极小的微粒”;另一个是“均匀分散本周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单元中的重要内容《盐到哪里去了》。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新课伊始,我在讲台上准备了一杯水和一杯食盐水,然后提问:“同学们,你怎么知道这两种物质是什么?”通过尝的方式判断出一杯是水,一杯是盐水。我借机拿起食盐水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到这杯食盐水里的盐么?那么盐到哪里去了呢?”这就为后面的`合作探究活动做了铺垫。新课标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我这样提问:“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五种材料,沙子、白糖、铁粉、食盐、锯末。如果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大家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猜想是合作探究结果的雏形,有了猜想,学生便会兴趣盎然的探究。学生们汇报出预测结果,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这一环节的教学,我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实验要求,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方向,操作起来才会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让学生合作探究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因此,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深入各组,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组看到铁粉有浮的现象就不知道怎么记录了,我及时告诉他们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中心主题是盐到哪里去了,由此引出“溶解”的含义。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极小的微粒”;另一个是“均匀分散”。第一个关键点我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关键点主要通过高锰酸钾溶解过程的演示来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把溶解的定义具体化。学生们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