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核心价值与儿童道德发展.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9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品格核心价值与儿童道德发展.ppt

品格核心价值与儿童道德发展.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研究主要探究不同媒體(電腦、電影、書本)呈現同樣的故事教材,是否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解讀該故事核心價值。關鍵詞:品格教育、核心價值、媒體特性、媒體比較探討研究問題:(一)比較經歷三種不同媒體(電腦、電影及書本)學習歷程的學生,對故事教材呈現的核心價值之解讀是否有所影響。(二)比較經歷三個不同故事(大力士阿羅夏、男孩變成熊及大雨大雨一直下)學習歷程的學生,對故事教材呈現的核心價值之解讀是否有所影響。(三)比較經歷不同媒體及不同故事學習歷程的學生,對解讀故事核心價值是否有交互作用。(四)分析不同媒體與該媒體呈現的故事教材內容,是否影響學生解讀故事核心價值。核心價值:核心價值(corevalue)是個人在社會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保障並維護人類應有的權利、尊嚴,是文明社會必須不斷傳承,以確保個人及群體向善(good)發展的價值理念(黃德祥、謝龍卿,2004)。例如:關懷、守法、勇敢、誠實、寬恕、友愛、親情、合作等。B.文獻探討(教育部,2006)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於2006年修訂完成,此方案主要聚焦在品德教育中的「道德核心價值」及「行為準則」之有效推動,以學校教育為起點發展成為能夠永續經營的校園文化,強化師生對當代核心價值的建立及認同,進而喚起社會大眾對品格教育的重視。(Lickona,2003)好的品格是一種客觀的人類正向特質,並且能夠支配我們的道德良心。Lickona(2003)品格教育即是將道德核心價值(coreethicalvalues)做為好性格的基礎。美國品格教育伙伴將品格教育定義為:「學校、家庭、與社群謹慎的協助年輕世代去瞭解、關心道德核心價值、並且將之付諸行動」。「核心價值」定義為每個社會中的主流價值,這些核心價值諸如同情心、勇氣、禮貌、公平、誠實、善良、忠誠、堅毅、尊重、責任等(Edgington,Brabham,Frost,1999)。Otten(2002)認為最好能讓學生接觸不同類別的文本,找出故事中的核心倫理價值得以效法。「核心價值」定義為每個社會中的主流價值,這些核心價值諸如同情心、勇氣、禮貌、公平、誠實、善良、忠誠、堅毅、尊重、責任等(Edgington,Brabham,Frost,1999)。Edgington、Brabham及Frost(1999)等人使用內容分析法逐一將歷史故事出現的核心價值編碼分類,找出貫穿故事中的核心價值,其用意是把適合品格教育的核心價值融入課程以利教師教學使用。張春興(2007)指出道德教育的實施必須配合學生道德發展,如同知識教學須配合學生心理發展,學生道德發展是道德教育成效之關鍵。兒童的道德發展一、Piaget道德發展理論二、Kohlberg道德發展三、Ormrod兒童道德B.文獻探討B.文獻探討(吳知賢,2004;Clark,2001;Kozma,1994a,1994b;Salomon&Almog,1998)以往的媒體效果研究取向著重於行為主義的思維,將人看作是被動的接收者,在認知學習理論中的訊息處理理論則反對這種看法,主張人對外在的訊息具有選擇、組織、思考及判斷的能力。(吳知賢,2004;許淑玫,2003;Kozma,1991)研究發現兒童是以訊息處理理論的「基模(schema)解讀媒體訊息。兒童觀看媒介的所需的心智活動,解讀影像媒介呈現的訊息比解讀書本媒介來得更加複雜,這是因為這兩種媒體的形式特質有著極大的差異。(吳知賢,2004)。(Kozma,1991)不同媒體承載教材內容的特性,可以從媒體依賴的技術、符號系統及處理能力三方面區分,其中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媒體依賴的技術,因其決定媒體的外觀及功能;而媒體符號系統決定其呈現的形式,例如圖片、文字和影像;媒體的處理能力則能延伸學習者在學習歷程中的能力。B.文獻探討B.文獻探討Kozma(1991)認為媒體的特性從媒體依賴的技術、媒體處理資訊能力及媒體的符號系統加以分析;媒體依賴的技術決定該媒體的功能及外觀;媒體處理資訊的能力則能延伸學生學習歷程的能力;媒體的符號系統能決定該媒體呈現的形式。Cavalier和Weber(2002)使用互動式CD為教材的學生在案例分析筆試中的道德價值理解,優於以閱讀文字資料及觀看電影教材的學生,互動式CD似乎比傳統教材媒體更適合作為體現複雜多樣特性之議題。B.文獻探討研究對像:公立小學高年級17班學生,實驗班級為在母群體中立意抽取(立意抽樣又稱為判斷抽樣,係根據研究者的主觀判斷來抽出樣本的方式。質性研究常採用此一方式抽樣)五個班共145位學生參與。研究者將每班學生依上學年國語成績做S型排列分成三個組別。故事教材選用:選用的故事之背景來自三個不同的國家,避免研究對象閱讀過實驗故事教材而產生學習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