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33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

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特性表名称单位数量名称单位数量基本情况二、工程规模1.项目区概况1.11.封禁面积hm24781.36①项目区面积km2135.222.围栏长度km68②水土流失面积km2139.83.补植补栽hm2599.71③地貌特征秦西部土石山区4.退耕还林hm2544.1④沟壑密度km/km22.545.退耕还草hm2377.1⑤土壤侵蚀模数t/km2.a38476.抚育hm21704.42.自然条件7.管护人员个30①年降水量mm679.28.封禁标志碑座18②10年一遇24h最大降水量mm91.49.界碑块40③20年一遇24h最大降水量mm109.110.宣传册本2300④径流模数m3/km214.411.监测点处2⑤≥10积温%℃245012.管护房座2⑥无霜期15813.舍饲设施处1683.社会经济状况14.节能灶个1560①总人口人862415.沼气池个1560②农业人口人845216.太阳灶处1219③劳动力人473317.原有治理程度%36.46④人口密度人/km26318新增治理程度%48.55⑤人均收入元/人163619.达到治理程度%85.01⑥人均耕地hm20.36三.总投资万元4.土地利用现状其中:国家投资万元870.98①农耕地hm23084.43地方配套万元606.3②林地hm27015.56四.效益③疏林地hm22336.191.蓄水效益%19.4④草地hm2358.282.减沙效益%53.0⑤荒山荒坡hm22686.63.年经济效益元/人364⑥其他用地hm21958.764.增加林草覆盖度%46.61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前言天水市秦州区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位于秦州区西部境内的藉河源头地区,是天水市秦州区重要的水源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淡水资源,调节洪水、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巨大的生态功能,对调节藉河径流量、泥沙量、当地小气候及其维护项目区生态环境有极其重要意义。而在项目区由于群众生活贫困,导致群众只能通过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来弥补粮食生产不足,农、林、牧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制约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项目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植被、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已经导致其功能下降,并影响到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给及生态安全。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治理措施,必将严重影响当地及下游地区群众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站在全区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抓紧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实施。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1.1编制背景及依据1.1.1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部,西北接甘谷县,秦州区关子镇农区,南与杨家寺接壤,东与西口镇相连,其径流经藉河流入渭河。地理位置介于介于东经105o12′05″~105o24′47″,北纬34o28′25″~34o36′58″,东西最长直线距离为18.2km,南北最长直线距离为14.8km,土地总面积为135.22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29.80km2。1.1.2编制背景水源地在涵养水源、蓄洪、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一方面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当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屏障;另一方面,水源地作藉河的源头地区,对藉河水质和水患的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好藉河源头水源地生态系统,对维持藉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平衡和供水平衡有积极作用。水源地在水利、林业部门的治理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水源地保护工作仍然与国家有关要求有较大差距,尤其在保护的基础措施方面亟待提高,加之水源地的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地遏制,毁林开荒、滥垦滥伐现象时有发生,水源涵养林建设严重滞后。另外,在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也使保护区水土资源受到很大污染,为保障区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和生态平衡,水源地保护建设非常必要而且迫切。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专项治理工程项目受到上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为加速项目建设步伐,提高项目区治理水平,秦州区水利局依据甘水利水保发[2007]23号文《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并根据我区目前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编制此项目建议书,以实现永久性保护和维持水源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达到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最终目标。1.1.3编制依据本项目建议书编制的主要依据有:1、法律法规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⑸、《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技术规范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