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2.1.2等式的性质(1)南沙一中初中数学樊伟棠教学目标①了解等式性质1;②会用等式的性质1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④渗透“化归”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1知识难点应用等式性质1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提出问题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1)4x=24;(2)x+1=3.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第(1)题是为了复习,第(2)题是估算比较困难,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出新课探究新知①实验演示: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②归纳: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11,就有“8-11=8-11” .③表示: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如果a=b,那么a±c=b±c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用实验演示,能比较直观地归纳出等式的性质两种形式的表示方法应该让学生理解先观察后实验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读数学书的能力举例的目的在于得到初步的应用应用举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例1、(1)x+7=26(2)3x=2x-4分析: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形式。问题1:怎样才能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1)两边减7,得、(2)两边减2x,得x+7-7=26-7,3x-2x=2x-4-2xx=19.x=-4小结:请你归纳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和结果的形式.练习:1、解方程:(1)x-3=-5(2)-5x=4-6x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者代数式(1)∵∴(2)∵∴3)∵∴例2、解方程:-4x+8=-5x-1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可以检验。例如:(1)把x=-9代入方程:左边=-4×(-9)+8=44右边=-5×(-9)-1=44左边=右边所以x=-9是方程-4x+8=-5x-1的解。练习:解方程并检验:-6x+3=2-7x例3.一个数的两倍等于这个数与3的和,求这个数练习.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然后求出某数:1.某数的3倍比某数的2倍大5.2.某数的5倍与1的差比某数的4倍小3.3、如果x=-1是关于x的方程x+k=3的解,求出k的值。变:如果方程x+2=1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x+k=3的解,求出k的值。4、用一根长3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模型,要使宽为5cm,那么长是多少cm?5、某班分练习本,若每人分5本还少4本,若每人分4本则多8本,问这个班共有多少个孩子?例题一方面要做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小结实际上是解题后的一种反思补充这个例题,能使学生及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让学生进行小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归纳:①等式的性质1?用字母怎样表示?字母代表什么?②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最终必须化为什么形式?思考:你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本课引入时的方程3x-5=22吗?(第2个方程在学了后续的知识后再解答)课内小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起到提炼、整理、把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体系.思考题不作统一要求,这将在下一课中学习.本课作业必做题(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①a+25=95②x-12=-4(2)教科书第9题板书设计3.1.2等式的性质(一)1、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是等式。如果a=b,那么a±c=b±c2、等式性质1: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原方程x=a(a为常数)例1、(1)x+7=26(2)3x=2x-4解:(1)两边减7,得、(2)两边减2x,得x+7-7=26-7,3x-2x=2x-4-2xx=19.x=-4例2、解方程:检验:-4x+8=-5x-1把x=-9代入方程:左边=-4×(-9)+8=44右边=-5×(-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