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平江十二中五年德育规划.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3-2017)平江十二中五年德育规划.doc

(2013-2017)平江十二中五年德育规划.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平江十二中德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2013-2017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市县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及部署,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健康、持续、均衡发展,使学校德育工作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成为名校。(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以深化德育科研为重点,以体验式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德育队伍建设为关键,进一步深化德育教育,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明行为习惯。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遵循初中生教育规律和成长、认知规律,着眼于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学校德育目标,创新德育思路,规范德育管理,强化德育队伍,增强德育合力,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快乐、自主发展,为平江十二中教育作出新的贡献。(二)德育工作目标1、坚持德育为首,以生为本。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增加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感恩教育、爱心教育、公民道德、法律纪律、心理健康等教育,培养“四有”接班人和建设者。2、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习惯。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扬学生自主管理的特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3、全员育人,和谐管理。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合作制度,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开辟德育基地,深入家庭,深入社区,齐抓共管,确保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三)重要举措一、不断丰富德育内容,逐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1、以养成教育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层施教。七年级重点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讲卫生、讲礼貌、爱劳动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八、九年级重点进行以责任感为内容的品德教育,爱心教育、感恩教育,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人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养成教育应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激发学生完善自我,做现代文明人、追求高品位生活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校规校纪,关注生活细节,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重大节日、事件、人物的纪念日,结合民族文化,敬老爱老传统教育等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核心”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学校要重点落实好“三个一”即开展每周一次的升国旗制度,举行国旗下讲话,装订成册国旗下讲话稿,每学期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的全校性主题教育活动,让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爱国主义精神时代永传。3、以诚信教育为切入口。人无信则不立,通过黑板报、校报、中学生广播站等载体,使中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形成以重信、守信为荣的良好校园氛围。4、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优势,利用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利用心理咨询室等开展经常性的心理辅导活动,以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基础。5、以法制教育为保障。法制教育要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加强法律普及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教育,通过举办讲座、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二是要加强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建立完善有关制度,定期请法制副校长、学生校外法制活动联系制度等的成功经验融入其中,筑牢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坚实的后防线。6、以生命教育为基点,生存教育为底线。强化自护自救能力、环境保护意识、生产劳动技能、交往沟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通过加强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通过整脏治乱活动,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组织校园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劳动意识、锻炼劳动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交往训练等,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另外,要积极开展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防邪反邪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二、拓宽育人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1、全员育人。树立校无空地,处处可育人的思想意识。学校每位教师都要强化育人意识,自学地承担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