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第78-7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过程与方法: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的特征。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平移、旋转与对称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上周末咱们班的李坤和王明随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吗?(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学生说分类方法)生1: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数学上我们称为变换方式,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哪种方式可以称为变换呢?生:轴对称。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板书课题)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2分数的意义是个古老的课题,当学生学习分数的产生时,教材说: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连续量几次以后,剩下的不够一个计量单位,黑板的长度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又例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也不能用整数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一个计量单位、一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也就是说,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用分数表示;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我们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个班级的学生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的分数中份数与具体个数易混淆。因此,总有很多数学老师以此为题材,去商讨,去实践,希望从中找出能让学生接受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近来,在学习了几位数学老师上的数学国标本第六册P64P65册《认识分数》后,越来越感觉到数学教学中少不了追问,愿分享。片段一:出示:猴妈妈和四只小猴。师:猴妈妈给四只小猴分一个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生:四分之一。师:为什么?生:因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师:猴妈妈还给四只小猴带来了他们最喜欢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生:四分之一。师打开袋子,有8只桃子。师:每只小猴可分得?生:2个。生:八分之二。就是没有听到老师预期的答案,一时之间,老师被学生弄得不知所措。可是这能怪学生吗?早在第五册中,教材就是这样教的: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八分之二。那么问题又出在哪里呢?老师本来设计的目的非常明确,除了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外,也可以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但是在最关键的地方老师没有进一步的追问,以至于前功尽弃。如果老师在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可分得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时,老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你连桃子的个数都不知道,就知道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学生一定会说:因为是平均分给四只小猴,这跟桃子的个数没有关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如果学生能说到这一步的话,我相信即使后来有个别学生说八分之二,2个桃子等,也能在多数同学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得到统一意见。片段二: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生:每人3枝。师: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生:每人4枝。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多少?生:每人1/2。师:为什么不回答几枝铅笔呢?生:因为不知道盒里一共有几枝铅笔。师:那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生:1/2。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呢?生:也是1/2。师:3枝可以用1/2表示,4枝也可以用1/2表示,为什么?生:因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师;对,要弄清楚1/2是谁的1/2,整体不同,1/2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假如把100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顺着老师的引导,完全把知识内化。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在老师不经意的追问下,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也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追问有两种目的。第一种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