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征文坚持“五以”推行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深入开展鹤壁市总工会法律部张中成在非公有制企业是否推行厂务公开,应该公开那些内容,是我们每一位从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尽管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制定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在推行厂务公开工作的过程中,总有相当一部分党政干部、企业经营者和工会工作者对此产生一些不同的认识,怎么样统一思想认识,正确理解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认为: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应坚持“以理论为先导,以平等为前提,以立法为保障,以企管为载体,以双赢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一、以理论为先导,正确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企业劳动者与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地位的平等性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要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研,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说辞:非公有制企业,企业是老板的,老板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是老板自己的事情,厂务公开应该在国有企业推行,非公有制企业无所谓、没有什么必要等等。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笔者认为这中间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问题需要搞清楚。这就是,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职工和企业经营者、投资者的地位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一种借助于市场机制才能运行和发展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不仅企业所投入的物的要素是商品,其使用的劳动力也是商品。企业只有在市场上将这两种要素购买并且将其结合起来,才能生产,也才真正构成企业。因此,企业就是经由市场将劳动和生产资料两种要素结合为一体的一个经济单位。或者说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的契约关系。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资本应划分为以厂房、机器设备为代表的实物资本和以劳动力为代表的人力资本两类。劳动者运用自己的人力资产进行自主劳动而获取对剩余劳动的索取权等权利,即人力资本所有权。它作为现代经济直接生产过程的要素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产出。广大职工的劳动力资本、技术资本与投资者的货币资本、实物资本形成的契约关系,是一种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和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根据“投资额度”的不同,各自都对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经营享有不同程度的决策权、管理权及剩余价值的分配权;并且根据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双方都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说,都有承担尊重对方权利的义务。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厂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是职工作为劳动者投入人力资本的权利,这种权利是通过“合资”的形式合理合法取得的。而不是说,厂务公开应该在国有企业推行,而在非公有制企业无所谓,没有什么必要。(二)我国职工主人翁地位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应当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中国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广大职工是国家的主人。不可否认,在非公企业中,劳动关系具有某种雇佣劳动的特点,但他们作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同样是国家的主人。非公企业的职工是以国家主人的身份在其中劳动和工作的,他们的合法权益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参与社会事务与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利理应依法得到保护和尊重。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让职工参厂情、议厂政、促厂兴,通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给职工一个明白,给企业一个清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实现劳资双方互利双赢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由我国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性质所决定的。(三)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必须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了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能够保障职工群众对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对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目前,全球化现代企业的制度变迁经历了管理革命、资本革命到创业革命,企业管理从“一本论”即“资本管理”向“两本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