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和氏献璧》教案.docx
上传人:是你****元呀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年级《和氏献璧》教案.docx

三年级《和氏献璧》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和氏献璧》教案三年级《和氏献璧》教案(精选15篇)三年级《和氏献璧》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卞和是怎样献璧的。2.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卞和坚贞不屈的精神。3.联系全文理解“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关键句,从而认识到卞和坚贞不屈的情操就像和氏璧一样,纯洁美好,令人赞叹。教学重点:在朗读课文中提取关键词句,理解卞和是怎样献璧的。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卞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环节:一、导入1.齐读课题。2.听写词语:稀世珍宝、无价之宝、温润澄净、价值连城。3.轻声读课文,复习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引入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二、细读课文,提取信息【设计意图】本环节由“卞和是怎样献璧的”(提取信息)、“卞和为什么坚持献璧”(综合解释)、“卞和献璧给你的启示”(深入学习文本后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三个主问题构成“问题连续体”,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一)卞和是怎样献璧的?(教学重点)1.根据学习提示(默读,批注)自主学习。2.根据学习提示(读句子→抓词语→谈感受→体会读)同桌交流。3.根据学习提示全班交流(倾听→补批)。4.师小结。【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自学、交流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按三次献璧的过程汇报,相机指导朗读、点拨学生加深理解,解决课后第一题。(二)卞和为什么坚持献璧?(教学难点)1.学生读文、思考后,抓重点词句谈献璧原因。2.联系全文,抓关键句,理解“和氏璧”命名的原因。3.师借助历史文化背景小结。【设计意图】前测时,不少学生质疑卞和的“坚持”。本环节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依据、谈体会,重点理解“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这一关键句,以“卞和的坚贞体现在哪里”引导学生再次回读课文,加深理解。教师小结时,引入中国源远流长的玉文化背景,提升学生的认识。(三)和氏献璧给你的启示是什么?1.独立思考2.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设计意图】如何让今天的学生理解2700年前古人卞和的价值追求,是我们最困惑的问题。对此,我们尝试的解决策略是:尊重文本,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依据,理解卞和的所作所为;尊重卞和,适当地补充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尊重古人卞和的价值追求;尊重学生,在尊重文本、尊重卞和的前提下,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认识。在学生交流启示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积累词语。三、学文后质疑1.学生提出深入学文后无法解决的问题。2.师归纳小结。【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年版)》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对比x年版的课标,不难发现,“质疑”被“置后”了。深入学文之后给学生留下质疑的空间,是本环节的意图所在。这一环节的安排与这篇课文本身也有关系。通过前测,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卞和献璧最大的质疑就是卞和为什么不自己剖开玉再去献。检索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此问题,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由此,我们深刻感受到孩子是值得敬畏的,他们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一针见血的。扪心自问,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是否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的质疑,认真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解决质疑呢?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博士花了整整24年的时间来破解中华民族“灵魂之石”和氏璧千古之谜,于x年正式提出“和氏璧是钻石”的研究结论。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张晓风在戏剧《和氏璧》(1974)中给出的解释是卞和担心私自开玉会使玉石留下瑕疵。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在卞和生活的年代,玉是“宗庙神器”,他是不可以私自开玉的……凡此种种,并无定论。这些,我们可以直接“讲”给学生听。但是,我们只能这样做吗?如果我们让学生自己循着质疑去查阅资料探索呢?由此,我们三年级组打算从学生的“后质疑”出发,探索一节语文综合活动课。从这个角度而言,本环节又在于勾连第二课时与第三课时。四、作业1.查找相关资料,尝试解决后质疑中的问题。2.将卞和献璧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设计意图】作业1为第三课时做准备。作业2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讲故事,着眼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五、板书(略)三年级《和氏献璧》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本文讲了和氏璧名字的由来。楚国的卞和两次献璧,都被定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两只脚。在文王登位后,他的痛哭引起了文王的注意,并最终确认所献是块儿宝玉。二、教学要求: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和氏璧名字的由来。2.通过读这个故事,明白做人要忠贞为本,体会卞和的忠贞之心。3.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三、教学准备: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和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