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德育“四化”刍议阜阳市文峰中心校朱亚敏内容简介:德育为立校之本,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实施德育工作的途径,从德育方式儿童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手段隐性化、德育环境立体化等四个方面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儿童化生活化隐形化立体化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从根本上讲,德育就是要教会受教育者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所以凡与做人相关的思想、观念、规范的教育都可称为德育。对于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校内,打造一个立体化的德育网络,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取得实效。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5月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要把思想道德教育的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把思想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的多样性统一起来,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注重激励他们的内在认知和要求。”因此,德育方式儿童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手段隐性化、德育环境立体化是小学德育工作实施中四条可行的途径。一、德育方式儿童化: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施教方式成人化仍普遍存在,使得小学生难以做到真正的理解接受并在实际中化为自身的思想行动。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要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做到德育儿童化,采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手段,选择儿童能够理解接受的内容,使小学德育工作得到顺利地实施。小学德育的儿童化首先要善于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务求精熟,力戒贪多;二要善于将教育内容儿童化,要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多开展创造性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不断激德起儿童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共振;三要善于采取儿童化的教育方法,具体、形象、直观,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儿童受到教育;四要善于将教育内化为儿童的自我教育,巧妙利用儿童的自主意识,展开一种隐性的教育;五要善于发挥儿童组织的功能与作用,有效利用儿童之间的影响,在儿童组织中实施一种自动化集体的自我教育,即少先队大、中、小队集体、各级队委会、队长和队员间的互相教育作用。儿童的教育要儿童化,不仅是一种实施的手段,更是教育艺术的凝结,它包含着对儿童的尊重理解,是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前提下,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二、德育内容生活化:情理交融知行并进“形象感知释概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感体悟解困惑”,过去的德育活动主要是教育工作者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一提德育,学生就自然地联系到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灾难面前,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等。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感性思维占优势,思想品德的成长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对道德要求的认同,过多地进行理性说教往往在现实实施中失去意义。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培养一个人的品德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德育工作应该树立回归生活的核心理念,注重从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出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要注重在生活细微处引导,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关系中理解道德要求。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通过生活感受道德的现实价值,学会道德选择和判断,体会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三、德育手段隐性化:顺其性情寓教于乐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出发,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展开中采用多种教育手段,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德育工作进行中可采用的教育手段有很多种,例如班集体建设达标创优、主题班会评比、学先进活动、文化艺术节、优秀学生干部和学习标兵表彰、文明标兵表彰、办好家长学校、组织学生定期卫生大扫除、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而这些都可以归为显性的教育手段。在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中,显性的教育手段一直居于主导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里的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更多的是受到一些隐性因素的影响,在小学生的自主性得到重视的大环境下,儿童的逆反心理更是容易形成对现行显性教育手段、内容的质疑甚至否定,所以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育手段的隐性化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所谓德育教育手段隐性化是指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是明确的、显性的,但采用的教育手段是隐蔽的,教育的内容、目的深藏在各类活动及在体重、隐藏在一种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受教育者感觉不到自己在被教育,而在无意中受到教育者的影响,接受教育者的思想,间接的达到教育的目的。在现实工作的进行中,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