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设计作品名称一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用药指导方案一、前言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以乳腺组织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乳腺慢性炎症,主要侵犯乳腺小叶,故也常称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该病在临床并不多见,由Kessler等在1972年最先报道,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治疗困难、治疗不当病情容易反复。现代医学一般采用激素、抗结核药物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但此种方法对机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乳房外形,不易被患者所接受。而中医学将辨证与辨期相结合施治,具有独特的疗效。1.发病机制(1)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乳腺导管或小叶内分泌物聚积、分解,引起局部组织发生的超敏反应和免疫反应所致。而非细菌感染与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棒状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2)可能由于乳腺导管内的乳汁、分泌物及角化上皮逆向外逸于小叶间质内,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及超敏反应,导致肉芽组织的形成。(3)本病发生的因素也有可能与局部感染、外部的创伤及化学物质引发炎症,因炎性损伤导致导管上皮破坏,管腔内容物进入小叶间质,引起肉芽肿性炎症的发生。2.症状与诊断临床表现:病变位置常位于乳腺单侧,以乳腺外周部位为多,发病初期肿块位于乳腺实质内。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或乳腺突然红肿,疼痛,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若是双乳则可能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现象,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也会可能出现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发病突然表现为乳腺突然增大,几天后皮肤开始发红形成小脓肿,破溃后脓液不多,久不愈合,红肿破溃此起彼伏,当有红肿化脓时,可能误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乳腺结核,或一般细菌性脓肿,错误的切开引流。3.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手术治疗、中药加手术结合治疗、激素治疗、抗结核治疗。目前较合理的方法是中医治疗、中药+手术综合治疗模式。二、设计依据(一)病例分析患者罗某某,女性,19岁,未婚,患者自诉1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双乳疼痛,继而出现肿块,伴随乳头可挤出浆液性液体,量多、质清、乳白色、有异味,为求系统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由门诊以“双乳肿块性质待查:肉芽肿性乳腺炎?”收住入院。现症见:双乳红肿疼痛,无流脓,局部无发热感,无恶寒发热,纳食可,夜寐安,二便可。体温:36.7C,脉搏:82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0/85mnN。既往史:既往甲亢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否认家族性肿瘤病史。(二)初步诊断中医诊断:粉刺性乳痈、湿热毒蕴证。西医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三、设计方案(一)相关药物肉芽肿性乳腺炎是发生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乳房慢性化脓性疾病。中医古籍无本病记载,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粉刺性乳痈”范畴,多是由情绪的影响导致肝气郁结,气滞痰凝,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成块最后导致乳腺的发病。目前医家多主张清消法来治疗本病;内治为主、外治为辅。1.瓜蒌牛蒡汤加减组方如下:瓜蒌仁12g-15g、牛蒡子9g-12g、天花粉9g-12g、黄芩9g-12g、金银花9g-12g、山栀9g-12g、连翘9g-12g、青皮3g-6g、皂角刺9g-12g、柴胡3g-6g、陈皮3g-6g、甘草3g-6g。功效主治:此方有清热疏肝,通乳散结的功效。主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乳房内结块肿痛,伴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数等症状。方中牛蒡子、瓜蒌为君药清热消痈;牛蒡子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瓜蒌宽胸散结、消痈;天花粉清热泻火、消肿排脓;黄芩清热泻火解毒;金银花可清热解毒、消炎;山桅子泻火除烦、肝火目赤;连翘被誉为“疮家圣药”,可消肿散结;;青皮疏肝理气;皂角刺可用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直达病所;柴胡疏肝解郁为引经药陈皮理气健脾化痰;生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药性为使药。用法用量:此方一天一剂,一剂两次,温服。注意事项:服用此方时忌食用生冷、辛辣、油腻和煎炸的食物,注意休息,调畅情志,多饮水,配合适量运动,宜清淡饮食。2.内消瘰疬丸性状:灰黄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咸苦。主要成分:夏枯草、玄参、大青盐、海藻、浙贝母、薄荷、天花粉、甘草、白蔹、当归、连翘、熟大黄、地黄、桔梗、蛤壳(煅)、枳壳、玄明粉。功能主治:软坚散结。用于瘰疬痰核的红肿热痛。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次,一次9g。注意事项:过敏体质、大便稀溏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等严重患者慎用,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了哥王咀嚼片性状:棕褐色的异形片;味甜,微苦。主要成分:了哥王、七叶莲、威灵仙、过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