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真理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认识与真理学习教案.ppt

认识与真理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朱元璋的“文字狱”与“疑心病”莫奈的《日出(rìchū)·印象》(1872/1873)现代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印象主义派要求画家(huàjiā)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真实地记录下那些于特定时刻和特定地点知觉到的最小色彩单位。”一、关于认识来源的两种对立(duìlì)的观点毛泽东(1893-1976)直观(zhíguān)的反映论直观(zhíguān)的反映论类似于照镜子。在平整、光滑的镜子(人脑)中出现什么图像,取决于对象,而不取决于镜子。英国(yīnꞬꞬuó)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1704)……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cáiz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绛洞花主>小引》(1927)2.唯心主义(wéixīnzhǔyì)的认识论纷繁复杂、千变万化(qiānbiànwànhuà)的现象“凡是我们十分明白、十分清楚地设想(shèxiǎng)到的东西,都是真的。”“上帝一方面把规律建立在自然之中,一方面又把它们的概念印入我们的心灵之中,所以我们对此充分反省之后,便绝不会怀疑这些规律之为世界上所存在、所发生的一切所遵守。”——《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天赋人权”所说的“人人生而平等”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实际(shíjì)经验并不一致,那凭什么相信它是正确的?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rénmín)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例3.贝克莱的主观(zhǔguān)唯心主义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能动(néngdòng)的反映论(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liǎnꞬꞬè)基本特征……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kànjiàn)《易》,道学家看见(kànjiàn)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kànjiàn)排满,流言家看见(kànjiàn)宫闱秘事.——鲁迅·《<绛洞花主>小引》(1927)对象(duìxiàng)物对《红楼梦》解读的差异性正说明了人的认识(rènshi)具有能动性:从能动性的角度(jiǎodù)谈“偏见”对象(duìxiàng)物(2)两种反映论的同与异旧唯物主义:认识来源于外部(wàibù)的物质世界例:2006年12月,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的武汉籍女博士生陈某(25岁),为了获取考试命题及答案而向其任课老师行贿(xínghuì)1万港币,被举报后以行贿(xínghuì)罪被判入狱6个月。感性认识(gǎnxìngrènshi)-理性认识GrandTour(壮游、游学(yóuxué))四、认识(rènshi)过程中若干矛盾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fànchóu)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恩格斯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列宁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一种说法,是不是真理,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马克思认为自己的理论,“绝不提供(tígōng)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品读下面这句话,并说明你的体会:“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看法”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某个东西(dōngxī)是什么就是什么。真理的相对性是指某个论断的正确性总是有条件的。3.局部(júbù)与全体“盲人摸象(mángrénmōxiàng)”的启示思考(sīkǎo)和解决问题要有条理,要分清主次与轻重缓急4.主观(zhǔguān)与客观“咸以孔子(kǒnɡz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语)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而不必以孔子(kǒnɡzǐ)之是非为是非。(王阳明语)县试“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xiányánꞬ)之郊,所坑者,非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语)但过于夸大认识的主观性,也会导致相对主义和思想(sīxiǎng)、生活中的混乱。“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庄子语)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于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方面去理解,而不是(bùshi)把它们当作人的实践活动去理解。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概要)5.事实(shìshí)与价值价值多元化与“孔融让梨我不让”引发(yǐnfā)的争论价值是一种“关系质”或“关系态”。价值是指客体(kètǐ)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价值的主体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