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向》的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认识方向》的教学反思.doc

《认识方向》的教学反思.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认识方向》的教学反思常州觅渡桥小学徐蓉周二,我上了《认识方向》这一课,上完后进行了自我反思,感觉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当然还存有一些困惑。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们知道,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材不过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情况,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平面图上认方向,还要求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本课的活动主题图是一幅学生很熟悉的城市生活图,这对于本班学生是很熟悉的,而且我们学生在图上认方向已经基本学会了,但我担心的不是这些,我困惑的是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因此我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求学生用自制的“方向板”观测家中的四面八方。学生一看都是我们生活当中找得到的,都很有兴趣,用这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二、体现生活亲历性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周边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认一认贴一贴,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获得数学经验。在本课的“想想做做”第2题。我对题目进行了改编,有效地利用图中的相关信息。先提问:“你最喜欢的水果在水库的哪一面?”同桌共同解决。再问:“你喜欢的水果又在桃园的哪一面呢?”我发现学生更乐意动脑筋解决问题,也乐意与人交流合作。再把这些水果制作成9张卡片,要求学生听我说的方位或学生自己说方位,让其他学生上黑板完成这幅水果种植分布图。练习经过创造性地改编,学生兴趣大增,而且对方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运用。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提高听课效率。三、丰富知识,提升数学价值在这节课中,我认为以下做得不是很到位。在“试一试”中涉及指南针时,我只是象征性地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辨认方向还有一个好工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指南针。”我又问:“你对指南针了解多少?”几个学生简单几句介绍了一下。后来我思考后,觉得在这时应该花三五分钟好好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数学素养。这一点是我在上课前没考虑到的。另外,在上完课,我看到练习册上有这样的题目:“哈尔滨在北京的()面,天津在北京的()面……”我觉得自己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这点。完全可以让学生带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世界地图放在教室中,利用自习课,指导学生看地图,认方位。这应该更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价值。想到身边的一些朋友,拿到一张外省的地图都要琢磨半天,如果从小培养学生,那对他们的一生是有重要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