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一只****签网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1.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2.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A.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B.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C.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D.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B.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4.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5.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上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表。据此可知,科举制()A.扩大了官吏来源B.得到了不断完善C.提升了人才素质D.解决了考试弊端6.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有很多宰相出自世家大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A.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门阀士族仍具有较大影响力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7.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A扩大了官吏的来源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C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D结束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8.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9.汉朝的中外朝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A.中央和地方的矛盾B.皇权和相权的矛盾王国和郡县的矛盾D.皇帝和地方的矛盾10.“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A.重用近侍强化皇权B.使中外朝权力平衡C.提高内臣执政水平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1.“(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A.是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有效地限制了皇权的滥用C.充分地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D.君相权矛盾得以解决12.有学者指出:“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首长制成熟;三省借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来平衡地位,内轻外重各有优势,三省并重制成熟;三省分掌出令、封驳、执行之职,三省分权制成熟。”该学者意在()A.凸显权力的“强势”B.突出皇权的“独尊”C.彰显官场的“气派”D.强调权力的“制衡”13.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唐中宗统治时期,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A.瓦解了三省制度B.强化了君主专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集权14.唐代的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①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②实行实物租税和劳役相结合③反映的是一种商品关系不发达的生产方式④反映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的严格控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15.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16.《旧唐书》中有关两税法的记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税法没有()A.改变征税标准B.扩大纳税面C.增
立即下载
相关文档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随堂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随堂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梯度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