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数据链路控制协议.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数据链路控制协议.ppt

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数据链路控制协议.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数据链路控制协议2.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1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概念1、网络协议(1)协议:一种约定,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完成某一任务共同遵守。(2)网络协议:通信双方事先约定的通信的语义、语法和时序规则的集合。语义:指双方讲什么,指协议单元的内容。语法:指怎么讲,指协议单元的格式。时序:指事件执行的顺序。2、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网络协议和网络各层功能的集合称作网络体系结构。关于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层”的说明:2.1.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1、问题提出1974年美国IBM公司发表了面向集中型网络的“系统体系结构”,SNA(SystemNetworkArchitecture);1975年DEC发表了面向分布型网络的“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NA(DataNetworkArchitecture)1977年ISO/TC97成了一个分技术委员会,专门研究“开放系统互连”1978年美国UNIVAC公司提出了能支持多个系统的“分布式计算机体系结构”DCA(DistributedComputerArchitecture)1979年底公布了OSI/RM(referencemodelofopensystem)1983年正式确立为国际标准,即ISO7498。2、OSI参考模型及其分层原则(1)OSI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2)OSI的分层原则1)分层不易过多,相近的功能尽量放在同一层,层次划分应基于已有成功经验。2)各层要相对独立,某一层的修改不会影响其他各层。3)每一层通过接口与其相邻层联系,下层为上层服务。5)应选择通过信息量最小的边界为层间边界。3、OSI各层的主要功能(1)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的比特流,提供为建立、维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规程的特征。(2)数据链路层在相邻结点间无差错地传送信息。提供帧的封装与还原,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3)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数据传送单位是“包”或分组,提供包的封装与还原,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等功能。(4)传输层也称端——端协议。向资源子网屏蔽通信子网的物理结构。在端——端间可靠地传送报文,通过报文分块、顺序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弥补和加强网络层的服务。(5)会话层在两个应用进程之间建立会话并管理会话。(6)表示层数据压缩、数据加密解密、编码传换。(7)应用层为用户应用进程和开放系统提供接口或手段,如电子邮件、远程登录、虚拟终端协议等。2.1.3OSI/RM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实系统、开放实系统、开放系统(1)实系统:指在现实世界中能够进行信息处理或信息传递的自治整体。它是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相关软件、外围设备、终端及信息传输设备所构成的一个集合。(2)开放实系统:如果一个实系统在与其他实系统进行通信时能够服从OSI协议,则称之为开放实系统。(3)开放系统:指开放实系统中与互连有关的部分。开放系统不包括实系统中与互联无关的部分。2、数据传送单元和服务访问点(1)(N)协议数据单元(N)PDU指OSI中(N)层对等实体之间所传送的数据单元。(2)(N)协议控制信息(N)PCI指为实现(N)层功能在(N)层加上的控制信息。(3)(N)服务数据单元(N)SDU指N层的用户数据。(4)接口数据单IDU指同一系统相邻层实体间一次交互中通过层间接口的数据元。(5)接口控制信息ICI指协议数据单元通过层间接口时所加的信息,IDU通过接口后去掉ICI。(6)服务访问点SAP指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地方,(N+1)层实体访问(N)层的地方。举例A系统B系统3、(N)协议,(N)服务,(N)服务用户(1)(N)协议:两个对等(N)实体进行通信规则的集合。(2)(N)服务:指(N)实体通过(N)协议向(N+1)实体提供的服。(3)(N)服务用户:指同一系统中的(N+1)实体。5、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面向连接的服务:需建立连接、数据交换、释放连接的过程。有确认。无连接的服务:不需连接和确认,数据传输时动态地分配下层资源。6、OSI中的数据流动过程2.1.4TCP/IP网络体系结构简介1、TCP/IP协议的形成与发展最早应用于ARPA网,1974年Kahn最早定义了TCP/IP参考模型,1985年Leiner对其进一步研究,1988年CLark在Kahn和Leiner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现在的基本架构3、TCP/IP各层的内容与功能TCP/IP各层的功能4、TCP/IP与OSI的主要差别2.2数据链路控制协议3.3.1数据链路层协议概述1、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形成与发展说明:(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