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规程33.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5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工艺规程33.doc

工艺规程33.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机械制造技术主讲人:李爱芝1.金属切削基础2.金属切削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4.章机床夹具设计5.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6.机械加工精度7.机械加工表面质量8.机械装配工艺基础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3.1基本概念一、机械制造工艺方法的分类二、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三、工艺过程的组成四、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及工艺特点3.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步骤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二、设计原则三、所需原始资料四、设计步骤3.3零件加工工艺性分析与毛坯的选择一、分析零件技术要求及合理性二、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3.4定位基准的选择一、基准的分类二、定位基准的选择3.5工艺路线的拟定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二、加工阶段的划分三、划分加工工序四、工序的安排五、选择设备和工艺装备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3.6加工余量及其确定方法一、加工余量二、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三、确定加工余量方法3.7加工工艺尺寸链一、尺寸链的概念二、尺寸链的分类三、线性尺寸链的计算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3.8工序尺寸的确定(工序内容设计)一、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二、基准不重合——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三、工序尺寸图解法(图解跟踪法)3.9工艺方案的生产率和技术经济性分析一、生产率分析二、技术经济性分析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3.5工艺路线的拟定3.5.1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1.经济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经济加工精度:在正常加工条件下(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合理工时定额)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尺寸公差:IT01、IT0、IT1~IT18,形位公差:1~12级。■经济表面粗糙度:在正常加工条件下(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合理工时定额)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值。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加工精度、经济表面粗糙度值可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图8-22,8-23,8-24加工成本与加工误差的关系3.5工艺路线的拟定①先选主要表面的最终加工方法,依次再推出前面一系列工序的加工方法、顺序和次数;②再选其它次要表面的加工方法。例1:发动机气缸盖底面:平面度公差为0.04mm,表面粗糙度Ra为0.8μm。磨削——精铣——粗铣;例2:箱体零件上20H7孔的加工:铰——扩——钻。2.加工方法的选择(1)零件上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2)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加工方法。(3)零件的形状和尺寸(4)生产类型、生产率和经济性问题所选加工方法要与生产类型相匹配,保持良好的经济性。(5)本厂现有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充分利用本厂现有生产设备和工艺手段,挖掘企业潜力。例1:孔的精加工:镗、铰、拉、磨等方法完成精加工。对于箱体上的孔:镗(大孔)、铰(小孔);而不用拉和磨,拉削拉刀费用高,箱体零件无回转中心,无法磨削。■大批大量生产:应选用生产率高,质量稳定的加工方法。如平面和孔的加工采用拉削、铣削加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可降级使用高精度加工方法。■单件小批量生产:采用刨削、铣削平面和钻、扩、铰孔等。例1:如淬火钢的精加工——磨削;例2:有色金属的精加工——金刚镗、高速精细车。3.5工艺路线的拟定3.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外圆表面的典型加工方法→图8-22■内孔表面的典型加工方法→图8-23■平面的典型加工方法→图8-243.5工艺路线的拟定3.5.2加工阶段的划分粗到精进行加工→加工精度逐步提高。1.粗加工阶段:从坯料上切除较多余量,所能达到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较低的加工过程。2.半精加工阶段:在粗加工和精加工之间进行的加工过程。3.精加工阶段:从表面上切除较少余量,所得精度和表面质量都比较高的加工过程。4.光整(精密和超精密)加工阶段:从工件上不切除或切除极薄的金属层,用以获得很光洁的表面或强化其表面的加工过程。一般在热处理前进行。目的:●使工件上次要表面达到技术要求→次要表面的最终加工;●为工件上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好准备,使主要表面消除粗加工时留下的误差,并达到一定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为精加工提供合适精加工余量。目的:使主要表面达到图样上规定的技术要求→最终加工。特点:生产率高,精度低,表面粗糙度值大。目的:切除各加工表面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