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起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因素及对策.docx
上传人:桂香****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引起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因素及对策.docx

浅谈引起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因素及对策.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引起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因素及对策【摘要】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并迅速传播开来,高校大学生是易受到社会上疫情危及的高危群体,现很多高校相继出现感染病例并且迅速蔓延。现分析引起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因素,及其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以控制流感的蔓延。【关键词】高校甲型H1N1流感因素对策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爆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随着甲型H1N1流感在全世界的迅速蔓延,我国各地先后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病例报告。学校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同时高校大学生是易受到社会上疫情危及的高危群体,特别在假期后学生从各地返校,尤易发生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传播,现有很多高校相继出现感染病例。现分析引起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因素及其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以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流行。1引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因素疾病本身特点病毒的变异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正黏液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的单股RNA病毒。根据其HA和NA的不同抗原特性可将甲型流感病毒分为多个亚型。HA和NA具有高度变异性[1]。它可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为了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在选择压力下不断发生突变和变异。在不同地区或者不同物种传播的过程中,病毒发生变异引起HA或NA蛋白的微小改变。初步研究检测出这种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携带有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是一种抗原发生较大变异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性大,传播迅速。传播途径的特殊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流行,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为1~7d,较人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潜伏期内具有潜在传染性。甲型H1N1流感的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易发生感染,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他平面上,再通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如果接触带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物品,而后又触碰自己的鼻子和口腔,就会受到感染。感染者有可能在出现症状前感染其它人,感染后一般在一周或一周后发病。小孩的传染性会更久一些。学校特殊环境。学校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的高发与学校易感人群聚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相对比较集中,彼此之间接触较为紧密。而且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生活不规律,沉溺于上网,作息时间不定,甚至通宵达旦地熬夜,极易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而感染上某些传染病。这为流感的传播提供了易感宿主。学生防护意识缺乏学生防护意识缺乏,很多人认为自己年轻气盛、身强体壮、免疫力强,对疾病有着较强的抵抗力从而放松了警惕性;或者缺乏疾病相关的认识。2对策针对疾病本身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最主要方法是从感染链的发生的三个途径去控制: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感染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为1~7d,较人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潜伏期内具有潜在传染性。避免接触有流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的病人或肺炎病人,如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要妥善进行隔离,并且及时做好疫情报告。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当接触疑为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时不要用手摸脸,不用手揉眼睛、抠鼻子或接触口。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房间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并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和流感患者的接触。努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均衡饮食、合理营养,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等个人防护;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校学校加强监管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统一认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行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以控制疫情蔓延扩散,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学习、生活环境的清洁。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要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要教育学生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性场所,注意日常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病一定要及时报告班主任或辅导员。学校积极建立晨检制度,每日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工进行晨检,仔细询问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应指导学生戴上口罩,到校医院或学校所在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其间不得返校参加正常教学活动。学校要严格执行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