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代汉语判断句,也字一、句式分類二、判斷句1.1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形式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1.2“是”的詞性1.3“乃”“爲”等詞在句子中的作用1.4判斷句的活用二、也字2.1煞句的也字2、用在陳述句的末尾,表示說話人對所說的事情的真實性深信不疑。如:蔓難圖也。(左隱元)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左僖32)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左僖32)客無好也。(戰國策·齊策)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戰國策·齊策)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由於說明因果關係和確認事情的真實性都帶有論斷的性質,所以用“也”字煞句是很自然的。2.2句中的“也”字三、繫詞“是”的來源現在學界一般認爲:漢語繫詞“是”是由複指前文的指示代詞“是”發展而來的,同時,這種演變與“是”本身具有表示肯定強調的意義也有密切的關係。古時判斷句的主語如果較長,中間有所停頓,往往用代詞“是”或“此”複指,充當形式上的主語,如: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爲政)君子不以親親害尊尊,此《春秋》之義也。(穀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