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震中的父与子地震中的父与子地震中的父与子1学习目标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习作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3.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2.学生互相说。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板书参考: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口语交际(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二、读题,了解题意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三、指导演讲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四、总结评议地震中的父与子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子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重点)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你平时的了解,你能描述一下地震吗?2、地震是残酷的,无情的。它毁灭了多少美好的家园,无辜的生命。地震虽无情但人有情。只要多一份信念,多一丝期望,就会多一个奇迹出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3、有谁愿意帮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4、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子的了不起。二、感悟主旨(一)请同学们打开书,想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写出你的理解与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一下。(二)汇报师: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1、理解第2、3段:1)“冲向”:体会出父亲急切地想见到儿子。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中的“漆黑”可以体会出父亲以为已失去了儿子,心情沉痛。师: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该怎样呼唤儿子?谁能喊?3)猛地想起、坚定的站起”等词句理解。2、理解第5段:主要抓住别的父母和父亲的对比、父亲的眼神和话来理解。3、理解第12段:这段话展现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学们齐读这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可以体会出父亲挖的时间长。师:我也写了一句话:他挖了36小时,没人现来阻挡他。找生读体会作者为什么那样写而不象我这样写。(作者这样写更能让^人’体会到时间的漫长)B、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出什么?从满脸灰尘可以体会到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从双眼布满血丝可以体会到父亲已经36小时没睡了,很累了;从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可以体会到可能发生大爆炸了,也可能父亲被什么东西划伤了。师: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作者也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句外貌描写你们就体会出这么多,多精妙!多传神啊!C、没人再来阻挡他:再来说明有人曾经来过但又走了。都有谁来过?找找。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们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帮助我?”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消防队长和警察在这干什么?他们为什么来劝父亲?(更能表现当时很危险)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师: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