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学经典教学设计(模板16篇).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国学经典教学设计(模板16篇).docx

最新国学经典教学设计(模板16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国学经典教学设计(模板16篇)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做好总结需要有相应的数据和事实作为依据,避免主观感觉和主观臆断。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总结范文,不断提升自己的总结写作能力。国学经典教学设计篇一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含义,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二、初读感知。师:大家自己读一读这几句三字经,把字音读准,注意正确停顿。(生自己读)。三、学文晓理。1、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读得琅琅上口了!这两句三字经虽寥寥二十个字,但背后却藏着动人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下面老师给大家讲讲孟母教子、和五子登科的故事。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说说你自己的感受。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2、三字经中还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分析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着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四、配乐诵读。1、师配乐范读、朗读。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五、扩展活动: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办一份手抄报。人性本善严格教育。孟母教子五子登科。不教父过不严师惰。国学经典教学设计篇二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古语是讲什么的。2.正确朗读千字文(节选六),初步了解文字所蕴含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3.了解古文的来历,读、背古文。4.读古谜故事吟诗出谜收学生,知道故事主要内容。1.朗读古语、古文,借助注解,了解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2.听、读故事,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1.让学生要了解自己,了解敌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2.使学生了解算盘`````````````````````````````````````。教师准备课件。一、复习引入。1.复习古训。2.复习古语。3.复习古文。背诵千字文。4.复习古联。二学习新知。(一)古语。2.指名读,学生交流:这句古语讲了什么?3.学生自由背诵古语,教师考查。4.师:古语告诉我们了解自己,了解别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5.学生听开原之战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回答。(二)千字文(节选六)。1.出示内容,教师范读。2.教师领读,学生自由练读。3.指名读,纠正字音。4.同桌互读互听,再齐读。5.教师讲解意思。6.学生练习背诵,教师指名背。(三)古谜。1.指名读“吟诗出谜收学生”的故事。2.你知道是什么吗?(四)国粹天地。1.学生自读课文,读完交流。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国学经典教学设计篇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