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文地理知识结构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知识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知识研读·知识梳理知识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1.划分依据:、地貌、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条件差异及农业的不同。2.具体划分(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_和。(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知识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大规模__化生产、地区化生产。知识四农业发展方向1.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退化,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等。2.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改善农业。(2)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3)经济效益、效益相统一。3.农业发展方向(1)平原区:强化、豆等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需求。(2)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3)山区农业:以为核心,发展农业和配套加工业。考点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布局特点1.农业区位条件(1)地形和土壤条件①地形单元完整,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中部和东北部的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周围的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西部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②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最高且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适于机械化作业。③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黑土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的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中西部。(2)气候条件①气候条件制约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特点。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量300~1000毫米,并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基本满足喜凉类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②该区气候条件使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3)社会经济条件2.农业布局特点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一】(2008·四川文综)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1)、(2)题。(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1)题,自然地理过渡地带一般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人地矛盾突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应该以保持生态、降低开发强度为主,故D项符合要求。A、B、C三项都属于对区域高强度的开发利用方式,应该予以排除。第(2)题,自然地理过渡带的利用方式应该倾向于限制条件的下限。农牧区过渡带降水从农耕区向畜牧业区降低,其生产利用方式的限制条件为降水不足。因此,该地区人类活动主要应该为合理放牧和植树种草,把其建设成西部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东部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产品供应基地。由此选择A项。如果把其建设成为粮食供应基地,势必要开垦草地,扩大耕地,终因水源不足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由此排除B、C、D三项。【答案】(1)D(2)A【即时巩固一】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回答(1)、(2)题。(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A.铁矿B.水能C.石油D.土地【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第(1)题,结合东北地区海陆位置、地形及季风气候的特征分析年降水量分布的成因主要是距海远近及东南季风影响。第(2)题,甲处降水丰富是由于地处长白山的迎风坡,加之该地为山区,落差大,故水能丰富,铁矿、石油与地质作用有关,土地资源状况与地形有关。【答案】(1)B(2)B考点二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1)资源开发问题知识研读·考点整合(2)农业经营问题①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②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二】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拟对“区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阶段Ⅱ研究成果:①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大部分地区以温带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