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Ja****44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考点1选官制度1.(2019·山东荣成六中高三月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B.认为科举制要优越于察举制C.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D.肯定察举制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未提到九品中正制以及科举制,所以不能得出作者对察举制和科举制、九品中正制的比较,故排除A、B两项;材料强调的是察举制原始用意的积极作用,排除C项;材料中“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是作者对察举制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肯定,故选D项。2.(2019·安徽宣城八校高一期末)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吏部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各郡置中正官,中正由各郡长官推举“德充才盛”“贤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官负责查访本籍贯的士人,了解其家世和德才表现,并做出评价。可见,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A.为了维护士族门阀制度B.选拔优秀的郡县长官C.注重选拔德才并举之人D.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曹丕实行的九品中正制要推举“德充才盛”“贤有识鉴”之人担任,说明曹丕颁布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要选拔德才并举的人才,故C项正确。材料“各郡置中正官,中正由各郡长官推举‘德充才盛’‘贤有识鉴’之人担任”说明九品中正制最初的目的是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无法得出为了维护士族门阀制度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可知,曹丕通过九品中正制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没有提到要选拔优秀的郡县长官,故B项解读材料有误;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员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不是九品中正制,故D项错误。3.(2019·安徽安庆高一期末)何忠礼《科举制起源辨析》中说:“一是遍考(考证)《隋书》和隋代文献,未见进士科之名,也未见进士科考试之实;二是在唐、五代文献中所载隋朝进士6人,经过考证,1人无从查考,5人查无实据。”作者认为()。A.隋朝仍然推行察举制B.科举制度“重才轻品”C.隋代科举制尚未形成D.科举制促进文化繁荣答案:C解析:《隋书》和隋代文献,未见进士科之名,也未见进士科考试之实,在唐、五代文献中所载隋朝进士6人,却查无实据,说明作者否认隋代有进士和进士科之说,隋代科举制尚未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察举制,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举制度“重才轻品”,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隋代科举制尚未形成,不能体现科举制促进文化繁荣,排除D项。4.(2019·河北唐山一中高一选考)唐代尊崇“贴经背诵”的明经科和“诗词策论”的进士科,而由进士出身的官员呈现不断增长之势,前期为60%,中期增长至75%,后期甚至达到90.48%。该材料强调了()。A.士族政治渐趋衰落B.进士科得到社会的认可C.科举制度不断完善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答案:B解析:题干强调了进士出身的官员越来越多,说明了进士科得到社会的认可,B项正确。A、C两项题干没有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考点2三省六部制5.(2019·河北邢台一中高二月考)“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A.重用近侍强化皇权B.使中外朝权力平衡C.提高内臣执政水平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A解析:注意审题,题干中的要求是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也就是其目的是什么,由“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可知,这一举措是指实行中外朝制,结合所学可推论出其目的应该是为了加强皇权,故选A项。B、C两项不符合“意在”,故排除;题干中说到的是君权与相权关系演变的范畴,不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与题干中的信息无关,所以排除。6.(2019·黑龙江哈尔滨实验中学月考)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枢权力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相权,加强皇权B.三省之间分工合作、相互牵制C.集体议政提高办事效率D.避免君主专断决策失误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主要目的是为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7.(2019·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月考)中书省,魏曹丕始设,掌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这种演变表明()。A.隋唐君主权力不断加强B.国家行政机构日益庞大C.皇权专制下的权力
立即下载
相关文档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随堂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随堂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梯度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