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2022年财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财政局2022年财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

财政局2022年财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财政局2022年财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财政局2022年财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一、培植财源的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市委、市政府对财源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财源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从乡镇部门到企业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统一组织和协调。对财源建设重点项目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强化调度督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财政局组建财源建设办公室,牵头抓好日常工作调度,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推进财源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问题整改的措施和办法,多措并举加大财源培植力度。(二)积极配合,认真落实激励措施。按照财源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财政局根据乡镇财政预算收入实际执行情况,结合财源建设年度和财政收入计划目标,及时兑现法律法规及政策范围内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乡镇一级培育地方财源、发展“新、特、优”经济的积极性,加快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三)齐抓共管,构建综合治税格局。与税务、自然资源、住房建设等部门加强合作,构建综合治税信息网络平台,共享涉税信息,加强税源管控。出台《利川市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各乡镇(街道)与综合治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尤其是与财政、税务部门的全面对接,上下联动参与治税,形成信息共享、齐抓共管合力。(四)优化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工作覆盖面,推进投资、采购、审批等业务办理的全流程电子化改革。认真兑现惠企政策,不折不扣地为企业“减税、降费”。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深化“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五)常抓不懈,强化财源目标考评。进一步调整完善财源建设目标考评方案,实行台账式、清单化管理,对重点项目实时跟踪监控,对财源项目全程开展“保姆式”服务。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持续传导压力,采取“一月一考评,一月一排队,半年一评比,全年一奖惩”的激励措施,释放招商引资、争取资金、快上项目的潜能,督促市本级及乡镇街道实现财源建设年度目标。二、2022年财源建设奖补情况根据年初考核方案,2022年全市应兑现财源建设奖补资金7838万元(奖补名单附后),其中:税收、罚没超收兑现金额为7081万元、烟叶税收奖励补贴482万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及处置兑现金额275万元。奖补金额较大,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建议:一是酌情奖补税务局和纪委。主要原因是税务局未能完成地方税收年初计划数(97500万元),纪委所缴非税收入,市财政已安排5000万元专项用于警示教育基地建设;二是科学制定2023年奖补方案。鉴于税收、非税收入奖补标准过高的现实,奖补标准适度下调(1.税收、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超收部分建议按照30%予以奖补;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以及资产处置收入按照实现金额的10%补充工作经费;3.针对年初计划未完成单位,差额部分按照5%扣减公用经费)。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一)财源总量偏小,自给能力严重不足财源建设是县级经济发展和财力的重要保证。利川市是传统农业大市,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对财源建设的投入能力不足。近几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虽然保持了平稳增长,但财政收入总量和税收收入规模较小,对上级补助依赖程度高。根据统计测算,近几年我市上级补助收入平均48亿元,是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倍,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及各项事业正常运转所需资金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自给能力严重不足。(二)财源基础仍很薄弱,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大一是房地产税收占比过高,不确定性较大。202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建安房地产税收的占比均达到30%左右。但建安房地产税收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可持续性相对较差且易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目前,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仍未松动,加上疫情影响,我市房地产税收增速有所减缓,房地产税收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2022年,房地产、建安行业减收10160万元。二是工业税收占比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工业税收仅占15%左右,且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单体税收贡献不高。三是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税收贡献较小。虽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市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规模总体不大,税收贡献较小,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三)支柱税源不够多,财政增长后劲不足我市骨干企业太少,财源增长后劲不足。2022年年底,全市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只有16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9家,5000万元以上2家)。纳税超5000万元的纳税企业为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恩施州烟草公司利川市烟叶分公司,主要入库消费税,地方留存较少。放眼全市,缺乏能支撑全市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