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中考复习资料课内古诗词赏析一、六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一《观沧海》——东汉、曹操乐府诗体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品读下面曹操的《观沧海》一诗完成下列各题。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大获全胜基本上平定了中国北部。这首诗是曹操在行军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是我国写景诗中最早的名作。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开头两句叙写游览的地点一个“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写观海所见景物。2.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写诗人观海所见。一个“何”字写出了游客惊叹的神情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掀起连天巨浪其声势更是令人惊心动魄。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不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吗4.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去的与诗的正文没有关系但有加强表达感情的效果。5.这首诗的重要特点是借景抒情。全诗写景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但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请你默写二《次北固山下》——唐、王湾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品读下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下列各题。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的千古名句是什么主题这首诗借助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千古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本诗是如何把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诗人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3.“风正一帆悬”中的“风正”可否换成“风顺”为什么“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4.体会“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和“入”的妙处体会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5.尾联的意思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我把家书托给谁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封家信到洛阳。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切。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为什么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7.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8.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D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切9.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停泊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请你默写三《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一首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是白居易写景诗中的名篇。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然后点明环境。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诗人用“几处”、“谁家”而不用“处处”、“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黄莺、燕子还不多。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迷人眼”是说游人看到各色美丽的野花为之着迷。“渐”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初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尾联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行不足”是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