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剖视图》说课稿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剖视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幼龙主编的(机械类)第二版《机械制图》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剖视图是图样的基本表示法之一,即相对独立于前面所学的基本视图,但又需要前面所学的基本视图、投影原理为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书后面零件图、装配图学习必备的知识点,也是高考重点之一,历年高考题在此都有不小的分值。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为培养学生图样的基本表示法、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定为以下二大方面。知识目标:1、掌握剖视图的概念和画图的基本步骤。2、掌握剖视图的分类、适用场合和他们的画法特点。能力目标:1、通过剖视图的概念、画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和适用场合,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剖视图的概念、画法、分类特点和适用场合。难点(1)剖视图表达方法的运用。(2)局部剖视图的波浪线的画法。二、教学媒体零件教学模型、挂图。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讲清各种剖视的概念、画法、标注和适用场合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机件内外形特点,用对比法讲清这类机件选用某种剖视图的道理,通过分析性的讲解,或是启发性的问答,使学生学会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法,并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留给学生较充足的练习时间。使他们通过作业实践,独立地去思考、体会、消化,逐步达到理解和巩固。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教学生学法。本节课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比较、善于归纳的学习习惯;要教给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察出示内形较复杂的机件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设问(1)如何画出该机件的三视图?引导学生画出机件的三视图(2)视图表达内形有无缺点?请学生回答。结论学生自己可得出结论:视图表达内形时,虚线多,图面乱。引导学生寻找表达机件内形的新方法,导入新课。2、新课讲授,引导探索剖视图的概念(板书):剖视图的画法(板书)四步:剖、移、画、标,详细讲授每一步,为后面学习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打下基础。剖视图的分类:(1)观察三个不同结构的教学模型。(2)引导学生分析机件内、外形的特点。(3)向学生提出问题:用前面的剖切方法将它们完全切开行吗?(4)学生得出结论:机件完全切开内形虽表达清晰,但外形表达受到破坏,须引入其他剖视图。(5)剖视图的分类(板书)。重点讲授全剖视图:利用课件比较讲解投影视图与全剖视图画法的不同点,说明机件的某些外形特点,为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作铺垫。说明全剖视图的适用场合,为以后讲授选择表达方案设下伏笔。引入半剖视图:启发学生分析比较视图与全剖视图的各自缺点(模型、挂图对照),指出机件外形复杂时全剖视图外形表达受到影响,引出半剖视图概念,强调半剖视图可内外兼顾。从剖切角度演示讲授半剖视图的画法:剖切机件四分之一的方法进行投影。强调对内外形均较复杂且具有对称平面的机件,应采用半剖视图。引入局部剖视图:引导学生分析半剖视图存在的局限性,机件须对称,进而指出对需内外形兼顾且不具有对称平面的机件,应采用局部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剖切位置、剖切范围、剖切次数很灵活,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学生难以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机件形体,从几种表达机件内形的方案中找出表达简明的最佳方案。波浪线的画法是局部剖视图另一难点,结合学生画图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指出波浪线不能与轮廓线重叠,不能是轮廓线的延长线;空心处波浪线应断开,也不要延伸到视图外。3、巩固练习,启迪思维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一是基本练习,目的是抓住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知识;二是变式练习,选择高考题,让学生重视本节内容的学习,使之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4、小结全课,巩固提高让学生根据板书小结学到的知识,然后相互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最后,布置作业,巩固提高。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分两部分:1、主板书用概括语言展示本节教材的重、难点。(1)剖视图的概念。(2)剖视图的画法。(3)剖视图的分类,把板书内容归纳在表格中,便于对比分析,比较记忆,一目了然。2、副板书是对主板书的说明和提示。(1)板图剖视图的画法,可以对粉笔的颜色进行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