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调查报告1500字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师范类(3篇).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1500字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师范类(3篇).docx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1500字小学教育调查报告师范类(3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1500字小学教育调查报告师范类(3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小学教育调查报告1500字小学教育调查报告师范类篇一关于小学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调查报告现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希望通过教师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这里的“人才”不是迄今学校教育的“标准化人才”,而是具有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此,要求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影响下的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地宣传素质教育,然而声势如雷电交加,成效却细雨绵绵。何以如此?师范教育和小学教师培训该如何改革?带着这些问题,我帮助老师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小学教师的教改思想观念、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改革实践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小学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83%的教师对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模式不满意;有85%的教师认为应当探索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这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众多的小学教师己经认识到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2)当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应当怎样进行培养时,教师们的回答状况有以下三个类型:①不明确或不知怎么答;②回答不系统,支离破碎;③回答笼统(比如:素质教育就是“五育”全面进行),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这说明教师虽知素质教育一词,但不明确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应怎样进行。(3)虽有进行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愿望,但缺少实际行动。这一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反映出来:①教研活动。按理说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进行教学思想交流,推进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只有33%的教师认为推进了教育改革。②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及使用。教师中对新教学模式积极关注并了解的占6.4%,尝试运用的占25%。③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有88%的教师认为绝大多数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仍以考试成绩论优劣。④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认为绝大多数教师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占16%。(4)头脑中缺少不断补充新知识的愿望和教育科研意识。(5)教师的改革意识受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以及来自社会、家长压力的制约,以致不敢进行教育改革。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从我们国家提出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观念确实在逐步地深入教师们的教学意识中,正转变着陈旧的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说,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我国限于物力财力,还不能创办足够的大学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考试仍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教师虽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但毕竟不容易。尽管如此,素质教育的脚步,并不会停下,因为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民族的希望。转变教师的观念需要时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应当对教育体制进行深入思考,创立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大气候。总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关键问题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然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毕竟是复杂的。当务之急应当是通过调查等方法了解目前小学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索转变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规律、方法。依照规律创设条件,破除陈旧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小学教育调查报告1500字小学教育调查报告师范类篇二小学教育调查报告小学教育调查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小学教育调查报告(一)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卓尼县木耳镇中心小学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本人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木耳镇位于卓尼县东南部,全镇辖个行政村,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占%以上。目前,全镇有中心小学所,六年制完全小学所,村级教学点所,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人。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在上世纪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我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镇初中辍学率高达%,小学也达到%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范文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镇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