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5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认识底和高,感受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学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3、通过动手实验和找更多的例子,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认识底和高)。难点:感受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教学资源:与内容有关的插图,钉字板,三角板,小棒,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红领巾、三角板、小红旗、房架等等。)揭题: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三角形。(板书课题)二、探究互动。1、利用一些现成的工具,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哪些图形不是三角形?3、画出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学生结合图形回答。4、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10cm、6cm、5cm、4cm的小棒,是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先围一围,再在小组里交流。比较三根小棒的长度,讨论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发现:当其中两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就能围成三角形,否则就不可能围成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5、组织学生测量例题中人字梁的高度。应该测量哪条线段的长度呢?说明三角形的底和高。6、“试一试”学生独立测量。交流:量的是每个三角形的哪两条边?结果分别是几厘米?三、巩固应用。1、“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以点子图中的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来画三角形。并要求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根据每组线段的长度关系进行独立的思考。交流,说明理由。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能应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说明理由,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4、“想想做做”第4题。指导学生用三角尺画高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三角形的底,过顶点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高,在适当的位置标上直角符号。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剪法。3cm、5cm、6cm4cm、5cm、5cm四、你知道吗?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三角形。问:这些物体上为什么都有三角形的结构?阅读材料,找出原因。开展实验,明确认识。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9页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学会按照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2、在操作、实验等探索活动中发现有关规律,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教学资源:各种三角形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能够说出三角形有那些基本的特征?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找到三角形?揭题:今天我们要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当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