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pdf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2、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教具准备: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2、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3、学生每人配套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学生可能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也可能会把红的黄的交错排。教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出示主题图)二、新授1、揭示课题。教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漂亮,它们可不是随便摆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都找出来(板书课题:找规律)2、教学例1。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出来吗?(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请同学起来告诉全班他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教师:如果现在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来布置,你会怎样选择呢?请学生逐行选择,并说出理由。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教师贴出不同颜色的格子条(强调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出现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2、完成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北京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2021最新教案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教案生活中的数1、数铅笔__(100以内数的认识)2、数豆子__(100以内数的读写)3、动物餐厅__(100以内数的比较)4、小小养殖场__(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加减法(一)1、小兔请客__(整十数加减法计算)2、采松果__(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3、青蛙吃害虫__(两位数加整十数。)4、拔萝卜__(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5、回收废品__(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加与减(二)1、图书馆__(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2、发新书__(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3、小小图书馆__(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4、跳绳__(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5、小小运动会__(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购物1、买文具__(小面额的人民币)2、买衣服__(大面额的人民币)3、小小商店__(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加与减(三)1、套圈游戏__(连加运算)2、乘船__(连减运算)3、乘车__(加减混合运算)二、观察与测量1、观察物体__(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2、桌子有多长__(厘米的认识)3、去游乐园__(认识米)4、估一估,量一量__(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有趣的图形1、认识图形__(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2、动手做(一)3、动手做(二)4、动手做(三)四、统计与概率1、组织比赛__(认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2、买气球__(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五、实践活动我和小树一起成长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加与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小小运动会利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图形的认识。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今天我当家利用100以内加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希望提供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