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高等教育目的】.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3章 高等教育目的】.doc

【第3章高等教育目的】.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务员考试在线教师招考网www.gwyks.com/jszk公务员考试在线教师招考网www.gwyks.com/jszk【第3章高等教育目的】一、名词解释1.教育方针【答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教育的性质与任务(为谁培养人);(2)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育目的【答案】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所做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的三层次: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发展目标.3、教育目的的作用:【答案】(1)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3)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4.培养目标【答案】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形式与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反映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概念差别:教育方针属政治性概念,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属学术性概念;层次差别: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时间差异:教育目的稳定性好,教育方针次之,培养目标稳定性差。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是学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贯彻和实现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二、简答题1.对4种高等教育目的观的评价【答案】(对高等教育目的的不同价值取向的理解)(1)自由教育目的观;(2)职业教育目的观;(3)普通教育目的观;(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观。(1)自由教育目的观;基本观点: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强调智育的培养和理性的发展。代表人物:(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英)纽曼。课程内容:“七艺”(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理论、文法、修辞学);评价:自由教育对人性的发展是合理的;但过分强调知识的作用和无特定教育目的的教育没有或较少顾及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大学与社会成为两个不相干的部分。(2)职业教育目的观;基本观点:以培养专业人才、养成学生的职业属性为教育目的。代表人物: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重视专业课程评价:发展人的职业适应性,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但是容易使人处于“工具人”的地位,容易忽略人的情感、理性的发展和需要。(3)普通教育目的观(综合教育目的观、全面教育目的观);基本观点:以培养人的独特品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态度、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与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相关的内容。评价:普通教育吸取了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精华,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在大学教育初期。但是普通教育很难保证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观。基本观点:把普通教育的内容与精神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即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课程内容: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目的观。评价: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培养人的内在规定性使然。值得提倡的高等教育目的观。2.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模式【答案】(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不同指导思想)通才教育:与职业准备不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专才教育:与职业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两种模式的结合模式。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学分制与选课制结合模式;不分专业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三、论述题1.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怎样做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2.大学校长应如何树立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