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现(fāxiàn)1978年,韩国学者从汉坦河野生(yěshēng)的黑线姬鼠体内分离出一种病毒,命名为汉坦病毒,所致疾病称为姬鼠型或Ⅰ型出血热。1980年,他们又从汉城轻型出血热流行区内的褐家鼠体内分离出一种汉坦病毒,称为汉城病毒,所致疾病称为家鼠型或Ⅱ型出血热,1981年我国学者也分离出这两种病毒,并迅速确定河南、山西、山东等数省有家鼠型出血热。1982年,WHO将流行性出血热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我国从1983年以来将该类疾病一直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到1994年卫生部决定将流行性出血热改称HFRS。HFRS的流行地区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fēizhōu)、美洲的32个国家,疫源地分布于五大洲70多个国家,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为重疫区,占全球累积报告病例数的90%,疫区发病率在3.5/10万左右。除青海外,其它省市均有病例报告。概述(ɡàishù)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该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是经啮齿动物传播的一种自然(zìrán)疫源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病死率高,危害较大,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近几年,城乡轻型家鼠型出血热病例有所增加。发现病人(bìngrén)后的处理病原学病原学病毒(bìngdú)分型我国流行的主要是:Ⅰ型汉滩病毒Ⅱ型汉城(hànchénɡ)病毒Ⅰ型病毒感染者的病情重于Ⅱ型病毒感染者流行(liúxíng)过程我国有67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HV,主要是野栖的黑线姬鼠和以家栖为主的褐家鼠。其它动物猫、狗、家兔等,感染后可从尿粪及唾液中排毒,但在流行(liúxíng)中的意义,尚需研究。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黑线(hēixiàn)姬鼠褐家鼠作为HFRS主要宿主动物(dòngwù)和传染源一般应具备的条件:二、传播(chuánbō)途径(二)媒介(méijiè)传播(螨媒)(三)垂直(chuízhí)传播三、人群(rénqún)易感性流行(liúxíng)特征世界HFRS主要(zhǔyào)疫源地类型及分布(二)发病疫区(yìqū)分布我国出血热病例占世界病例的90%以上;目前我国除青海省以外的其它地区均有汉坦病毒流行;无论家鼠型HFRS还是姬鼠型HFRS,发病主要(zhǔyào)以农村为主,城市少于农村;该病的地区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严格的地区性、边缘性、局限性及高度的散发性;家属型地区较广泛,散发中有爆发。二、时间(shíjiān)分布HFRS发病的明显季节性决定于其两种主要宿主鼠种的繁殖及活动的明显季节性,及其生活习性的明显不同;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对宿主动物数量、活动及人群经济(jīngjì)生活的影响,亦会造成HFRS发病季节的波动。(二)周期性三、人群(rénqún)分布(1)职业分布不同职业者均可感染,以农民高发,占发病总数的80%;其次为从事野外作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rényuán)、灭鼠人员(rényuán)、疫区的医务人员(rényuán)和HFRS实验室工作人员(rényuán)等。(2)性别分布人群隐性感染率,姬鼠型和混合型疫区男性高于女性,家鼠型疫区则女性高于男性。(3)年龄分布在姬鼠型和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以16-45岁人群隐性感染率最高;家鼠型疫区则以36岁以上的隐性感染率高。四、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分型1.野鼠型我国HFRS的主要流行类型,主要宿主为黑线姬鼠,以野外为主要感染场所,发病多见于青壮年,儿童罕见。发病高峰在秋冬季。2.家鼠型主要宿主为褐家鼠,感染场所为户内或居民区周围,发病以青壮年为多,但儿童也占一定比例(bǐlì)。发病高峰在春夏间。3.实验动物型宿主包括饲养在动物室作为实验用的鼠类和从野外带回实验室做实验用的野鼠。实验动物型HFRS主要指汉城病毒感染实验用的大白鼠而引起实验室人员间的HFRS的爆发。由鼠类排泄物形成的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家鼠型和野鼠型HFRS流行病学特征(tèzhēng)比较五、流行(liúxíng)因素临床表现:Clinicmanifestation1、发热期feverstage1)中毒症状a.发热:急起高热,病短程(duǎnchénɡ),热退病加重b.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c.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d.神经系统症状:较少。烦躁、谵妄等。2)充血、出血、渗出征:a.三红:面红,眼红(yǎnhóng),颈胸红—“酒醉貌”b.皮肤粘膜出血:腋窝、胸背出血点—“搔抓样或条痕样”c.一肿:球结膜水肿—“水泡眼”3)肾损害:早期大量蛋白尿“发热、三痛、三红、一水肿、肾损害”三红三痛酒醉貌,皮肤粘膜出血点,突然大量蛋白尿第三十八页,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