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素描教案(5篇).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素描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素描教案(5篇).docx

素描课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素描教案(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素描课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素描教案(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素描课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素描教案篇一素描课程小结课程:___素描__________任课教师:_崔晓玲__________类别___c_____系部:_____电子信息系_____________班级:____12平面设计2班____人数:__45使用教材:最美结构编者:张云飞蒋晓玲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一、授课计划完成情况素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切绘画艺术的基础,也是一门独立的充满神秘感的艺术类别。在人类的艺术发展史上,素描艺术更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最优先、最直接的选择。为以后艺术设计的表现及应用范畴的涉足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运用设计艺术语言的基础。本学期已经完成该门课的全部课程教学,具体内容安排如下:(1)素描基本理论(2)素描单个几何体临摹和写生(3)素描几何体组合临摹和写生(4)素描单个静物临摹和写生(5)素描静物组合临摹和写生二、教学方法1、教学要求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运用素描理论知识指导素描创作,通过素描创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学习方式以课堂练习为主,重点放在课室的临摹和写生练习,三、课程教学的经验与问题1、教学经验:本课程的重点是素描理论和技法。要求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理解和掌握素描的基本方法、构图规律、表现手法和对几何体、静物等造型、构图等方面的处理能力。为了使教学更加直观,可采用理论讲授与绘画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本课程学习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动手练习相结合,并对每个单元、每次作业进行分析与讲评。2、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专用画室太小,无法容纳20名以上的学生。只能让学生在教室里写生。2、学生人数多且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结果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绘画水平参差不齐四、教改建议1、将画室搬至大教室,能容纳一个班(40人左右)的学生进行写生活动。2、将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安排在水平相对低的学生边上,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素描课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素描教案篇二素描3课程教案设计主讲:石庆秘授课学期:2013年秋授课学时:64学时教学对象:1012401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授课地点:7208教室授课时间:第1周——第6周:周二5-8、周四1-4、周五5-8、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明确解构与重组基本含义,掌握结构与重组的基本方法,获得对形和画面的新认识。2、掌握创意素描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主动驾驭和使用基本的美术语言要素建构自己的作品,传达自己的审美取向和个性趣味。3、提升自己的对写生与创作的认知,拓展视野,合理使用素描技术手段,能够通过解构与重组、创意思维、创作的基本程序等达到创作的基本目标。4、学会在自我、自然、社会、人文之间寻找创作的基本意图,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达到表达自己主观意图或主题意义的目的。5、要求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方式,重点掌握课程分析的方法;所有的理论知识不由教师讲解,采取学生独立搜索——集中讨论与陈述——检测个人收集状况——个人整理——归纳汇总。与课程有关的图片资料尽可能由学生自主收集,并展开分析和讨论,学会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的分析思路和方法。6、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重视每个学生和班级整体的学习过程,将知识和技能训练化解为独立的课题分析,并延伸到普遍的知识和能力训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解构与重组的基本方法与画面表现2、创意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表达3、素描创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及其运用难点:1、解构与重组的多样性与自主审美趣味的统一2、创意思维的开放性、表达形式与主题、个性审美的关系3、素描创作中主体意图的图形转化、内容和形式的内在统一三、教学的方法1、课题式分析2、讨论与讲授3、多媒体演示4、课堂实践训练四、学习准备1、用于素描的各类工具与材料2、素描练习本:8开速写本1-2个。用于素描的解构与重组、创意思维的多样性展示、寻找主观意图的图示呈现等。3、学习日记本(16开本)。用于记录课堂知识、讨论方案、思维方式等4、经典绘画、自然物象、创作素材等五、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图片等2、各种风格的大师经典创作作品。3、教材与辅助书籍等。六、学习要求1、记录学习、分析、思考的过程2、充分运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学习的平台3、强化学生自主探究、集体讨论、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4、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深入分析兴趣支持下的学理可能性。5、探寻和提供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