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致橡树》中现代女性的爱情观--文学毕业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一只****ua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致橡树》中现代女性的爱情观--文学毕业设计论文.doc

浅谈《致橡树》中现代女性的爱情观--文学毕业设计论文.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17毕业论文浅谈《致橡树》中现代女性的爱情观专业汉语言文学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学生姓名准考准号电话号码:2016年8月20日浅谈《致橡树》中现代女性的爱情观[摘要]:舒婷是21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女诗人,她最有影响力的诗歌《致橡树》是一首女性的爱情宣言。本文从诗歌本身入手,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女性的独立精神、平等观念、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并且讨论这样的独立意识对现代女性爱情观的树立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关键词:HYPERLINK"http://xuewen.cnki.net/searchentry.aspx?key=舒婷"舒婷HYPERLINK"http://xuewen.cnki.net/searchentry.aspx?key=爱情观"爱情观HYPERLINK"http://xuewen.cnki.net/searchentry.aspx?key=女性独立"女性独立HYPERLINK"http://xuewen.cnki.net/searchentry.aspx?key=现实意义"现实意义目录引言.........................................................4原文一、《致橡树》的创作背景........................................5二、从《致橡树》浅谈舒婷的爱情观.........................7——11(一)舒婷的爱情观..............................................7(二)我对《致橡树》的再认识....................................10参考文献........................................................11引言在新时期新诗潮跃升的态势中,一批女诗人悄然崛起,以各具特色的诗作,为诗坛带来鲜活的色彩和蓬勃的生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舒婷,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怀着对人性主义的诉求,对理想主义和自由人格的呼喊,写出了影响深远的一系列作品,其中我最为欣赏的作品,便是她的这一篇代表作——《致橡树》。《致橡树》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四卷P84——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一、《致橡树》的创作背景《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27日,一个阴霾未散的日子。我读到它时,已是30几年之后。这是我对“朦胧诗”的最早接触,也是促成我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以至偶有涂鸦的动力之一。在我看来,作者在诗中注入的那真实而强烈的情感,是从文革后伤痕累累的土地上传来的划破黑夜与乌云的一声控诉与反抗,是对那个凝结着伤痕与热血的灾难的冬季的否定和对生存之春的渴望,也是对传统女性地位观、价值观的的一种坚定的反叛。这首诗不仅体现出作者对独立人格、个性解放和自由自强自立的强烈追求,同时展现出一个独立女诗人新颖而又大胆的理想。文革十年,知识分子理想破灭、崩溃,人们在麻木的“知足、感恩、屈从”下苟且度日。舒婷下过乡,劳动过,吃过不少苦,在那个人性异化,精神变态的年代,感受到无尽的肉身苦难和精神摧残。文革结束后,夹杂着一种宣泄、客观批判以及解脱的情绪,一种寻求民主、自由、开放的现代人的本质力量被唤醒,一批饱含时代进步热情地青年诗人们开始战斗在为实现自我价值,解放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阵地上,他们用“饱蘸血泪的诗句描写了那个可不荒诞的年代烙于人们心灵的阴影,表现着一种迷惘、苦恼、愤怒、哀伤和忧愁。”杨匡汉《中国新诗学》他们的诗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五四”诗歌和西方诗歌传统的继承,体现了人道的回归和诗歌艺术的回归。这些诗歌,如今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标记。在这种背景下,舒婷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怀着对人性主义的诉求,对理想主义和自由人格的写出了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