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让人性在情感中绽放(一)问世间情为何物?.docx
上传人:如灵****姐姐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年让人性在情感中绽放(一)问世间情为何物?.docx

2022年让人性在情感中绽放(一)问世间情为何物?.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PAGEPAGE4让人性在情感中绽放(一):问世间情为何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告诉我,当你读到这短短几句话的时候,是否有一丝(哪怕是一瞬)莫名的触动?就像心灵被一根松针轻轻的刺疼?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验呢?也许我们谁都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体验,我们只会去揣度无限种可能——是因为它描写了一种真实的情景吗?可是这样的情景在写下这几行字的时代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情境,我们为什么对着几句话情有独钟呢?那么是因为它描述了一幅非常唯美的画面吗?我们再回头看看它所描述的事物,是美不可言的吗?我们不好意思承认欣赏一个“断肠人”的悲伤的画面是一种纯粹的美的体验;我们还可以说,这几句话诉说了一种善的追求——这不是无中生有吗?文字作为一种符号,除了描述事实,就没有其他实质的能力了。那么这种现象就没法解释了吗?其实,大家都知道答案——作者在写下这几句话的时候倾注了自己的情感,而所有的读者在阅读这几行字的时候,也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因为情感这个因素,使得这几行字跨越千年,沟通了作者与读者的内心,产生了共鸣。而文字只是这些情感的载体而已,它自身本不重要,无论是毛笔写下的蝇头小楷,还是铅字版的宋体字,都是无所谓的;无论它是连着写成一串,还是每句一行排成一个方阵,都不能阻挡这种情感的交流。也许,作者和读者看到的真实情景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因为这种情感的倾注,引发了相似的感受;也许作者和读者看到的真实情景是十分相似的,但是也因为感情的倾注,引发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然而这些都是无所谓的,因为整个过程只是情感的交流过程,与他的内容是没有关系的,只是文字设置了一个具体的语境,在这种语境的引导下,所有看到这些符号的人都会看到一种情景,触发情感。当然,除了文字,还有很多东西都有这种功能。由此可见,情感与载体的关系远没有与情境的关系密切,由特定的情境引发的特定内心感受,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但是,我们对于这样抽样的概念并不是十分熟悉,而对其具体的形态相当熟悉——亲情、友情、爱情、爱国情……都是常常挂在我们嘴边的情感形态,这其中任何一个无论多么泛滥,都不能概括或者代替情感所表达的内涵。而我们也可以根据对我们生活影响程度的不同,把情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称为情绪,是一种最常见的最容易触发,也最容易改变的内心感受,往往伴随着一个冲动而产生,而伴随着具体的情境的消失而烟消云散;第二层次的可以称作感情,情绪的积累,或者对于习惯的依赖都会产生这样的内心感受,对人的行动有一定的影响力;第三个层次的可以称作情怀,这种感受是感情的沉淀,当一种感情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在内心生根发芽,对一个人的行为形成长时间的约束与影响。我们习惯于把情感和感情混为一谈,其实他们两个是应该有严格的区别的,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把情感和感情等同起来。我们只能说,感情在情感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不是情感的全部,也不是情感的最高级形式。对于过去和未来,我们没有真实体验的机会,但是我们也并不是对其毫无感觉,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看文字、图片、视屏等符号化的东西,感受着过去,畅想着未来。这是一个十分神奇的事情,对于那些符号化的东西只能描述一个又一个的具体的情景,而对于情景我们只能看到或者听到,甚至是触摸到,是不能给我们内心的感触的,但是情感以这些符号为载体,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就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我根本无法想象,在一串没有情感倾注的符号中,人能寻找到什么精神的共鸣?在一个纯粹的事实的世界中,人的心灵到底如何才能被调动?在一个没有沟通渠道的情境中,人与人除了是互不相关的原子,还有什么交集?当我们感动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时候,不知因为文字描述的一个具体的情境,而是感动于流淌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当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好奇与期待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一些具体的情境的想象,而是对未来的情感的倾注让我们心生向往,而我们却被一种喜爱与向往的错觉欺骗。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无论多少人看到相同的符号表达的内容时,都或多或少地让人产生相似的感受,而这样的相似正是人与人进行心的交流缺口,如果没有这样的缺口,每个人都是一个顽固的原子,失去了交流的可能。在这种交流中,除了情感的共鸣,还有一种互补的情形,这种情形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显得更为重要。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不能满足于自身的单一的感受的,而每个个体的内心感受总是或多或少的有区别,有时内心的感触,也许并不是完全激发出了一种相同的感受,而恰恰是激发了一种新鲜的、完全前所未有的感受,而个体在此时往往兴奋不已,因为他发现了另外一种可能,另外一个世界。这样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情感的不能自足性,因为其不能自足,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