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XXX中医院优势病种护理方案护理部目录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12、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93、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84、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265、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326、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377、中风(脑埂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428、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509、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5810、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6311、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6812、中风(脑埂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7313、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8114、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8615、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9216、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9617、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10118、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0619、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1120、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15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121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123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13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与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眩晕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2、观察眩晕发作得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得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二)头痛1、观察头痛得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7、遵医嘱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8、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三)心悸气短1、观察心悸发作就就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3、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四)呕吐痰涎1、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2、出现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以防止发生窒息,可按揉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以降血压止吐。3、呕吐甚者,中药宜少量多次频服,并可在服药前口含鲜生姜片,或服少量姜汁。4、呕吐停止后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