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教育分析的理论品位与高职特色的论文.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职数学教育分析的理论品位与高职特色的论文.docx

高职数学教育分析的理论品位与高职特色的论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职数学教育分析的理论品位与高职特色的论文高职数学教育分析的理论品位与高职特色的论文2021-02-1211:00:02小编:admin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教育分析;理论品位;高职特色重视高职数学教育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数学教育分析的对象应是从小学到大学乃至成人层次的数学教育。然而,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分析蒸蒸日上,其他层次的数学教育分析则显得风平浪静。特别是关于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课之一的数学(以下简称高职数学)教育分析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且呈现出量少质次的特点。高职数学教育的分析与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极不相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成为迅速发展起来的具有广泛前景的教育。据教育部发布的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08年,我国高职院校就有1036所,招生约202万人,已稳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巨大贡献已显而易见。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稳定发展规模,重点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高职教育的质量已成为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职数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基础课,其教育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高职数学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它既不同于中小学数学教育,也不同于本科数学教育,更不同于数学专业的数学教育。它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等待我们去分析探索。实际上,国际数学教育界已经对此问题给予了一定重视。2004年在丹麦召开的第十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课题分析组和讨论组就分别提出了“职业中学的数学教育”和“非本科的大学数学教育”的课题。遗憾的是,由于这方面的分析在量质上均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即使在很少的高职教育分析文献中,基本上都是“感性的”、“经验的”总结,缺乏数学教育现代理论的指导,少量的文章也只是镶嵌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名词而已,以至于高职数学分析远远落后于中小学数学教育分析水平。事实上,高职数学教育分析有着广泛的学术前景。首先,高职教育在我国是蓬勃发展的新兴教育,职业教育在当今时代越来越重要,而“一切技术,说到底包含着一种数学技术”;其次,高职数学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有着丰富鲜明的特点,建立在特点鲜明基础上的理论,就会有丰富的理论特色;再次,众所周知,中小学教育分析一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其原因是:数学教育的分析成果由于受到高考这个“无形之手”的操控,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可是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在内的大学生已经脱离了高考的指挥棒,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数学教育分析理论可以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它将为数学教育分析者提供施展抱负的一个自由平台。因此,高职数学教育分析前景广阔。高职数学教育分析必须有理论品位和高职特色(一)高职数学教育分析必须具有一定的品位高职数学教育分析必须明确首要的问题是建立理论体系,还是解决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虽然如前所述由于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的高等数学教育,有着大量的现实问题亟待分析和解决,同时,对理论建构也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为只有建构科学的理论,才能从更高层次对于实践和现实问题给予指导。不可否认,数学教育现实需要教育经验和常识,但仅仅停留在经验和常识的层次上是永远不够的。没有理论的引领,没有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没有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就不可能解决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局限于现实问题解决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使得数学教育分析缺乏对问题更宽的辐射面,视野过于偏狭,触不到问题的实质和核心,这样就会弱化理论,从而反过来会伤害到现实问题的科学且完美的解决。因此,高职数学教育分析首先必须有理论品位。高职数学教育分析是数学教育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遵循数学教育分析的一般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理论品位。首先必须遵循数学教育分析的以下基本理论和规律。必须明确数学教育的基本矛盾郑毓信教授认为,数学教育的“数学方面”与“教育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了数学教育的基本矛盾。所谓数学教育的“数学方面”,即是数学教育相对于一般教育的特殊性,数学教育应当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所谓数学教育的“教育方面”,则集中表明了数学教育具有一般教育的共同性,数学教育应当体现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数学教育分析的关键任务就是正确处理这个矛盾。如美国的“新数学运动”,由于注重“数学方面”即重视现代数学思想对传统数学教育的改造,而忽视了“教育方面”,即没有依据教育的规律对那些现代数学思想和概念的“可接受性”以及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惨遭失败;与此相反,美国的新一轮数学教育改革由于过分强调数学的可接受性(教育方面),而使人们担心“通过使数学变得越来越易于接受,最终所得出的将并非数学,而是别的东西”(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