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学无止境时间:2021年x月x日页码:新冠疫情对经济影响笔谈综述一、着眼疫情全局,理性判断趋势董志勇教授指出,如何应对疫情及其带来的经济影响已超出单一学科领域,是经济学、医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做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将维持不变的基本判断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本次疫情所引发的经济冲击。疫情防控属于全局战,只有政府、企业和全体人民同心协力,中国经济才能转危为安。作为经济学人,应能通观全局,理性客观地去记录、反思和做出警示。董志勇教授认为,疫情期间,“看得见的手”发挥到极致情有可原,因为行政力量简单有力,应对突发事件最为直接有效。然而,政府要审慎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坚持将政策重心置于结构调整而非总量控制。政策时滞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最大风险,如果仅注重短期成效,出台强刺激政策,或许会增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难度。基于特殊时期、特殊条件,政府应着眼于结构性调整政策,利用特定政策手段,针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特定群体予以扶持,如:倡导发行专项债或专项建设国债;大力减免甚至减除小微企业的税收。鉴于疫情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压力和带来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和量化宽松措施,以对冲疫情的影响,这一举动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应谨防对金融、资本市场的过度干预。因为疫情是典型的外生冲击,该期间因“过度反应”发生的“超调”,可能也是理性的反应。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活动也会慢慢回归“正常”,资本市场所受冲击亦可同步减小。同时,除了对内政策调整外,政府还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资本流通,加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着力破除行政性垄断,积极降低土地、能源、通信、物流、融资五大基础性成本,放宽基础产业准入条件,以管资本为切入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恢复经济的正常秩序。董志勇教授表示,此次疫情的传播会对经济的各个层面带来潜在的影响,包括贸易减少、供应短缺、财务收紧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肯定会首当其冲。如何直面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严峻课题。他认为,对中国企业而言,要勇于“做减法”,确保企业核心团队的正常运作;同时,有条件的生产企业要与政府、供应商、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克时艰。经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企业家应静心思索企业长期发展,加快自我转型和革新。创新、品编号:学无止境时间:2021年x月x日页码:牌维护和应对不确定性是企业家的三大任务,中国企业能否将新冠疫情引发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契机,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家的敏锐观察和精准判断。民众则应对民营企业抱有信心,要认识到民营企业的充分参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则应不断推动改革,完善市场机制,给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相信危机后的中国企业一定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二、回顾历史事件,评估疫情风险孙祁祥教授回顾21世纪以来集中爆发的各类风险事件,指出了“新型传染病”更高的风险性和危害性。她认为,人类面临的风险日益多样,挑战逐步升级,其中“金融危机”和“恐怖主义”因其直观的威胁和危害尤甚,引起各国极高的警惕。然而,“新型传染病”因自身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危害较“金融危机”和“恐怖主义”更为深远。高危传染病毒源于病原体生物,经由人类活动传播,这种具有“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的风险发生机理,产生了更多不确定性和未知因素。从风险应对视角分析,人类应对“金融危机”和“恐怖主义”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而抗击传染病毒则是人类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非人类之间的博弈。特别是新型传染病所具有的三个超强的叠加效应——客观的疾病威胁与主观的恐慌情绪叠加、即期的生命健康影响与深远的社会政治影响叠加、本土经济受损与全球经济受挫叠加,导致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风险,防范难度更高,危害性更大。她表示,面对新型传染病这样的高风险事件,人类应谨防疫情可能引发的“扭曲思维”:首先,不能因“举国体制”的优势而改变市场化改革方向;其次,不能因“国有制”的优势而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阻碍混合所有制改革;再次,“问责机制”应以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标准,而非以结果为导向,避免“宁左勿右”、“层层加码”的出现;最后,“紧急防控”不可违背公民社会的法制要求,防止极端防治行为所造成的对公民权利的践踏,杜绝“矫枉过正”。在全面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中国应尽快补齐各种漏洞,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提升公民公共卫生意识、人文健康素养,形成多元化的传染病风险应对机制,提高国家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事件的能力。张辉教授比较了本次疫情与2003年的SARS疫情,发现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并以SARS疫情为参照系,评估了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可能影响。第一,从产业结构分析,2019